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及意义.pptx

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及意义.pptx

ID:61953256

大小:690.27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4-01

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及意义.pptx_第1页
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及意义.pptx_第2页
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及意义.pptx_第3页
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及意义.pptx_第4页
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及意义.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及意义.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 及意义汇报人:朱婷婷目录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一、剩余价值学说的内容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三、剩余价值:就是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一、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3421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资本论》17世纪中叶19世纪40年代50年代末60年代一、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1、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建立以前,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虽然知道了“已经确定我们现在称为剩余价值的那部份产品价值的存在”。“已经多少明

2、确地说过,这部分价值……是由占有者不付等价物的那种劳动的产品构成的,”但他们表述得“不清楚’。他们不能从一般形式上来认识剩余价值.而是从利润、利息、地租等特殊形式上认识。斯密第一次把价值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并从这一观点出发,把利润和地租看成是对工人所创造出来的价值的扣除,被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无偿地占有。这说明他已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共同缺陷:就是只从利润、地租等待殊形式(利润、利息、地租)上来考察剩余价值,既没有考察(一般形式)剩余价值本身,也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起源问题。一、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2、经济学研究中的初步揭示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

3、的经济学研究中,就已初步揭示了剩余价值是“从哪里‘产生’的,而且已经非常清楚地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的。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困》、《雇拥劳动与资本》、《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等一系列著作中就为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尚没完成。一、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3、《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时,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剩余价值的一般概念。将剩余价值本身与其具体表现形式严格地区分了开来,完成了对资产阶级利润学说的批判,科学地制定了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源泉

4、和本质问题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内容,而要揭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分开来。在本书中,马克思正式提出了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能力。这样把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就解决了。一、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4、在此后的一系列经济学著作,特别是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剩余价值理论。60年代初,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一1863年)中对劳动力商品理论作了透彻的论述。在1867年《资本论》第1卷中,更明确提出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并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同时,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剩余

5、价值来源于劳动力在使用中能够创造出比他自身更大的价值这样就解决了李嘉图及其学派由于不了解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导致其体系破产的问题即在价值规律基础上资本与雇佣劳动交换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问题。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内容1、科学地分析了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基本内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首次科学地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并初步研究了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他首先把资本运动分解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货币——商品”阶段,工人用自己的劳动力商品同资本家的一定

6、货币相交换;(属于流通过程)第二个阶段:“商品——货币”阶段,资本家用换来的劳动力使资本的价值得以保存和增殖。(属于生产过程,资本的价值增殖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劳动力商品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他在《货币转化为资本》章中深入地考察分析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和剩余价值如何生产出来的问题。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最一般形式表现为“G—W—G”,即“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在“G—W—G”的运动中,价值实现增殖。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内容2、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基本形式《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

7、,马克思第一次提到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这两个基本概念,并着重考察了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对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两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井通过引入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深入说明了绝对剩余价值向相对剩余价值的转化的逻辑过程。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

8、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内容3、阐述了不变资本与可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