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840608
大小:69.8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24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的设置策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的设置策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摘要:“问题教学”由上个世纪70年代由苏联教育家米依马赫穆托夫在《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教学基本的理论问题》中首先提出。目前,我国一些教育专家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问题教学”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设置问题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语文思维。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设置策略角度问题探讨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旨在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框架:介绍作者、分析背景、讲解课文、课堂练习
2、、布置作业。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引导着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使之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更应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发现与研讨,使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问题进行剖析的思维品质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种方法也是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设计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一、选择好问题的角度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选择最佳的提问角度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追求的,最佳角度在哪里呢?在设计课堂问题时,首先应在钻研教材和研究
3、学生方面下功夫,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转换提问视角,采取“一例多问”,即对同一例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以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课堂多维思维。如我在教《海燕》一课时,为了把握文章的结构,教师通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整篇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但我在上这一课时的发问是:“文章是由三幅画组成的。每幅画面上有背景,有海燕形象。请你找找看,是哪三幅画?”这样提问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而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能在
4、课堂提问之后找到自己的事情。在听一教师在教授《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他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为解读这篇文章的重点,也作为课文难点”,在教学时,紧扣“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中的“君”及“学生”两词,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刘和珍是作者鲁迅先生的学生,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在学生姓名之后加上一个“君”?意图何在?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明确这是出于作者对为国捐躯的爱国青年的尊敬,这样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实践证明,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也往往完全不一样。所以提问应当尽量回避“是不是”、怎么样”等一般化、概
5、念化的套路。二、结合生活提出问题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把学生带入自然,融入社会,唤醒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把生活中的典型场景,成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把诗歌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在教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歌时,根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诗‘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就是当一个人远离家人,又恰逢佳节之际,会加倍的思念自己的亲人。你们想象一下,在八月十五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吃着月饼,欣赏着天上的明月,感受着生活的幸
6、福。可是如果你的家人,父亲或母亲在这一天有事不能回来和你们团聚,你有什么感觉?会想些什么?”学生会自然的想到失落、思念、惆怅等这类感觉,然后老师通过引入苏轼的经历,如与其弟同榜进士,但仕途不得意,虽心怀天下,但生不逢时,不得重用等之类遭遇,找出苏轼此时此地独特的心里感受,这样学生就能够非常自然的进入到此首词所特有的境界当中。三、设置的问题要难度适宜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浅尝辄止。比如我在准备《散步》一文
7、时,开始设计了问题:“如果当你和爷爷有了矛盾时,父亲会怎么处理?并说说原因?”在第一个班级上课时,学生对课文不熟悉,因此对这两个问题一脸茫然,不知所从。于是我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就设计了一个更具体的场景问题:“当晚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你在一起看电视时,爷爷想看军事频道、奶奶想看戏曲频道、妈妈想看娱乐频道,而你想看卡通频道,你说爸爸作为一家之主应该怎么做?并说说这么做的原因。”因此,对那些难度大,学生的回答可能出现偏差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这样问得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有利于学生之后阅读中的进一步理解,
8、有利于学生一步一步正确掌握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回答问题。四、设置的问题要精要问题的设计,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对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作出一个精当的主要问题设计是可以起到以一驭十、提挈全篇的作用的。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我提出一个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