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中数学之美.doc

教学艺术中数学之美.doc

ID:61814497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21

教学艺术中数学之美.doc_第1页
教学艺术中数学之美.doc_第2页
教学艺术中数学之美.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艺术中数学之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无止境教学艺术中数学之美一、引导学生从教学内容感受知识的美知识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包含真与美.教师讲课要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发展.教师要善于从学科知识中引导学生感受美、提炼美.如数学学科,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就拿“简洁美”来说,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多面体

2、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令人惊叹不已.这种知识本身潜在的美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挖掘、发现,使原有的美更添色彩.二、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教学的美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霍姆林斯基说:“我们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我们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不可遏止的向往.在学习比较陈旧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从新角度、新方法、新

3、形势方面入手,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学生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教学情景创设、示例设计、导入设计和提问设计中引用教学幽默美,就能营造欢乐的气氛,诱导学生认知和情感产生共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通过“三情合一”的教学让学生享受情感美3学无止境“三情合一”即教材情,教师情和学生情融为一体,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教师没有真挚、强烈的情感和和蔼的态度绝不可能和学生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只有在课堂上用微笑和真诚的目光,给学生传递鼓励与信任的信息,才能增强师生情,吸引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就像演员一样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自己的激情,产生灵感,激活课堂,使教学效果

4、达到最佳.例如,我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出了一道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5,另一边长为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我知道许多学生可能考虑不周,只能得出一个答案,我就让学生相互交流说出理由,于是学生都很快明白了应该是两个答案,18和21.为了加深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我又设一“陷阱”说:“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3,另一边是8,那么周长又是多少?”很多学生不假思索答出是14和19,果然“中计”.我为了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就让他们在纸上画出草图并标出长度.很快,学生发现14不对,只有一个答案19.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等腰三角形边与周长的关系掌

5、握得特别牢固,使我真正感到把智慧和光明送进了学生的心坎,启迪学生的智慧,也照亮了学生求知的道路.四、创造和谐、情感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气氛的美美的课堂气氛,教师精神饱满,讲课生动传情,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轻松愉快,情绪高涨,个个心驰神往.相反,则使学生木然,毫无反应.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就是说学生的积极思维应从疑开始,当学生无疑时,要寻疑;有疑时,要解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数学课为了克服少数学生厌学、畏难情绪,可以采取下列方法:(1)趣“记”.歌德说得好

6、:“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对于一个概念或一堂课的教学,教师要设计用有趣的语言来完成,这样学生才记得牢.比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出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猴子为什么讨厌平行线?答案是:无香蕉(相交).这样,提高了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平行线的特征.(2)巧“问”.设计问题要奇特、富有挑战性,使学生有新奇感,主动参与探索,增强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设问:“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易变形呢?”这样为接下来的探索过程做了铺垫,通过探索学生得出,四条边长度一定时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

7、并不是唯一的,这就说明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易变形.教师继续问:“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长度一定时,形状、面积都可等发生变化,而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的面积有规律吗?”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及合作交流最终得出结论,且印象深刻.3学无止境(3)激“疑”.疑能使人产生困惑,适时激疑,可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例如,在讲方位角、仰角、俯角时,我朗诵苏东坡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设问:“苏东坡是从哪个角度观察庐山的?”学生答:“横看、侧看、远看、近看、在山中看.”我看准火候,及时导入新课,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了思考

8、.(4)留“味”.一堂课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