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808742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21
《中学隐性德育课程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无止境中学隐性德育课程研究一、隐性课程的含义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词语“隐性课程”(HiddenCurriculum)首次出现在1968年美国学者杰克逊的《教室生活》一书中,而实际上杜威早期在有关论述中所谈到的“附带学习”其实就含有“隐性课程”的含义。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相关论述中,可以得知隐性课程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自然流露或形成;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其下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中习得的学校学习经验,其与“显性课程”相对。在我国,对隐性课程的有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隐
2、性课程”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后,日益引起教育理论界的兴趣。在世纪之交,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新的课程观与教学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又重新审视和研究隐性课程,其进程的大体脉络是由以介绍西方理论为主转向较独立的理论探索,从理论认识层面拓展到实践操作层面。回顾我国教育发展历程,显性德育课程长期占据最主要的地位,而隐性德育课程长期以来不被重视,但不被重视并不等于不存在。虽然国内外有一些学者对隐性德育课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于隐性德育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不够深入。目前,国内学者对隐性德育课程开发方面研究还处于一种“粗放型”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过多注重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忽视
3、了文化、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上,忽视了“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互动层面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上,忽视了学生与学生这一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二、隐性德育课程的特点3学无止境任何一种教育的课程完整体系,是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部分构成的。二者的界定是根据其存在及所起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划分的。显性课程是在学校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计划、教材形式上均有明确陈述与规定的课程,是外显的、裸露的,具有直观性,是通过学生能动的、有意识的、特定的、有规律的心理反映起作用的。相对而言,隐性德育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隐性德育课程是潜藏在教育体系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
4、之内,没有明确陈述的课程,具有内隐性。2.隐性德育课程是融合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的潜在的教育因素,学生通过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映来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由于隐性德育课程是授课教师在安排授课内容时,有意安排在教学活动中的社会实践形式,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提前设计的,其结果也是可以预期的;但对接受教育的客体学生的影响来说,是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而起作用的,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对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影响结果是事先难以估计的,因此又具有非预期性。三、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传统的显性课程对学生德育教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个作用相对隐性德育课程来说是有一定的时间与范围的限制的
5、。比如,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那么在听讲时,精力未必集中,德育渗透未必能使全体学生接受吸收,因此就存在这样的可能,即:某些显性课程对某些学生群体没产生影响,或者对学生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没有指导规避作用。而隐性德育课程则是将一个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及心理环境完全呈现给每一位学生,完全是在机会均等、自由民主的环境下接受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感知及获得教学经验,从而充分发挥隐性德育课程的德育功能。隐性德育课程能够将学生的智育放在一个广阔、舒适、自由、和谐的环境里,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让学生的智育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从而加强学生对
6、显性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整体的智力水平。另外,学生在环境优雅的校园学习,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而且在积极向上优美的氛围中,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四、中学隐性德育课程开发的必要性3学无止境当今社会的中学阶段的教育,不仅要在显性课程方面抓,让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隐性德育课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完善教育空位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大力加强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十分必要。1.由于隐性德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对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可以通过开辟学习园地板块,把好人好事宣传出来,充分发挥榜样
7、的力量所起的作用;通过张贴爱国志士、革命家、科学家的宣传画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精神;通过打造校园文化、凝聚校园精神,创设健康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向上、乐善好施、阳光励志的学习氛围,从而加强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从内心深处唤起学生对道德的追求,才能发挥隐性德育课程的教育和引导的作用。2.中学阶段,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仅仅依靠显性课程是不够的。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情感的完善、学习态度的端正、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的树立与形成等等,都离不开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