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808417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21
《择业价值观的高校教育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无止境择业价值观的高校教育论文一、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现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其就业困难问题愈加突出。而面对有限的就业机会,大学毕业生的择业现状也暴露出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扎堆“国考热”问题为例。据统计,2014年国考招录的11729个职位中有9145个不要求基层工作经历,占78%,近年来这一比例始终维持在80%左右。据教育培训机构中公教育统计,近两年公务员考试培训的考生中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已经达到60%。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2、执行副院长毛寿龙看来认为,近几年公务员一直是毕业生比较优选的职业。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录取为公务员后可以解决户口问题,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很强。大学生扎堆“国考”,其在择业态度与价值追求上存在着从众心理、虚荣心理以及切实利益置于职业选择的首位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二、高校教育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大学生择业价值观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因素息
3、息相关。而高校生活是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教育也是大学生择业观念最直接的影响源头。针以上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现状,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形成的引导高校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教育目标的定位错位3学无止境当前很多高校都存在教育目标定位的错位现象。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高校教育呈现抽象化、本本化的现象。高校教育定位围绕培养新世纪人才,重视传授知识,而往往忽略了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没有重视大学生在择业、就业中的具体评价标准、职位的社会属性评价等。高校应该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具体细化素质
4、教育的具体内容。其次,我国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目标定位理想化的问题。教育目标定位理想化是指高校教育目标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包括心理需要、观念树立等。因此,“我们在进行目标定位时,应为个性发展提供沃土,要遵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到现实因素,使价值取向变成青年学生个体的内在要求”。再次,高校教育呈现大众性,没有形成科学良好的人才教育模式。高校不仅需要教育大学生成为社会中的良好公民,更要教育大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5、、价值观和人才素质与能力的塑造。(二)专业结构的设置偏差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曾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高等教育内部来看,大学专业结构设置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科、专科、职业教育等的专业设置重复,有些专业不符合目前国情。另外,有些高校从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在教育成本相对低的经济、管理等‘软专业’大量招生,这样同一类型的人才大量积压,给就业带来压力。”专业的重复设置过多,直接导致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过大,大学生队伍人数也就随之膨胀,相应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加大。尤其是在英语、法学、管理、经济学等专业,大学生人数过多,远远超过
6、社会对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造成了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呈现滞后性,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也不适应我国国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缺乏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如市场营销等专业等。二是高校设置了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如计算机专业等。(三)就业教育的力度不大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教育力度不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个性化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上。就业指导所应用的一些建议和对策过于空泛或不切实际,操作性不强,大多没有体现鲜明的时代性甚至显得与实际解决问题的手段大相径庭,就业指导
7、政策显得雷同,缺乏创新。而且许多对策是针对如何提高高校就业率,而非转变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应引以为鉴。(四)教育追求的日益异化3学无止境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异化被定义为人与自身的创造物的对立,这种对立关系既表现为人与产品的对立,也表现为人与创造过程的对立,还表现为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对立。教育追求的异化就是说,教育旨在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为人类创造更多的成果,而现代教育偏离了教育最初的价值,不仅没有解放人的思想,反而成为统治人类发展的权威,给人们造成更多的压力。例如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鼓励学生报考公务员、
8、搞辅导班、让学生做模拟题等都是。教育追求异化的表现。三、高校教育对大学生择业观的正确引导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当加强大学生就业、择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帮助择业受挫的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积极、正确地面对就业大事,不断提高择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与竞争力。转变等待就业的思想流弊,树立职业流动的观念,克服心理压力和负担,将陈旧的就业非京、津、沪等大城市不去的思想转变为主动投身于需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