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9932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05
《问题学生改进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对抗法用与学生问题行为不两立行为来制衡问题行为,以减低问题行为的产生。即不两立行为与问题行为具有不同的形态。当学生表现不两立行为,就无法再产生问题行为。2.隔离方法以隔离的方式来阻隔引发问题行为的前导事件进而消减问题行为。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严重的问题行为,阻碍教学活动的进行,一般教师常用的技巧就是让学生在教室后面或办公室罚站,在这段时间,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往往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因此,与其单纯地隔离行为偏差的学生,不如将这段时间作为学生自我反省及拟定行为改变计划的时间。教师可将需要学生反省的内容制作成书面的表格,当学生有
2、问题行为时,则请学生在办公室或安静的地点完成该表格。教师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学生讨论,一样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区别增强法试图以强化适当的行为及忽略问题行为的策略来降低问题行为产生的次数。即利用积极或消极之增强方式,以增强或培养良好行为,或消除不良行为及情绪。4.消减法消减法是指学生作出不当行为时,不会得到含奖励成分的响应。实施消减法时,不当行为一般会在短期内增加,然后才逐渐减少。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严重的问题行为或形势危急的情况,如涉及自伤的行为。因此,教师须因时制宜,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5.间歇法间歇法是指学生有不当行为时
3、,教师把强化该行为的刺激物拿走或消除,如停止他们进行自我刺激的活动。教师也可把带离助长不当行为的环境,例如带到间歇室或间歇角。不过,教师把学生带往间歇室或间歇角,应谨慎处理及留意下列要点:教师应冷静和坚决地把学生带走,但切勿令学生受伤或大吵大闹;如果学生在间歇室或间歇角仍有不当行为,教师应适时把他带离该处;当学生再没有任何不当行为时,便应立即停用间歇或隔离法,让其明白,只要停止不当的行为便可离开间歇角;采取间歇或隔离法时,教师应同时教导学生正确的行为表现;采取间歇法的时限不应过长,因为这会剥夺学生学习的机会,并增加因无聊导致的
4、自我刺激行为;此外,间歇时间过长,也会导致监管上的困难。讲究课堂组织艺术,不能为艺术而艺术,片面地追求场面效应而不择手段。讲究课堂组织艺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5•1全体性原则 要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让课堂组织和教学仅仅围绕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来进行,使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冷落的"陪读"地位,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达到国家和社会规定和要求的合格标准,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1•5•2全面性原则 课堂组织和教学不能一切围绕升学,考什么,就教什
5、么,学什么;而要依纲为纲,坚持知识、能力、觉悟的三统一。既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解惑,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不仅尊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且要重视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情操的培养。 1•5•3 主体性原则 由于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主要在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去体现。因此,课堂的组织和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师生的合作为基础。课堂的组织和教学只有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才能主动、活泼地
6、去学习、去思维、去创新、去发展。 1•5•4民主性原则 在课堂组织和教学活动中,要建立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否则教师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的说教架子,必然会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束缚,甚至是摧残。 1•5•5发展性原则 课堂组织和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学力成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即从人格方面,激发学生的自尊、自爱、自重、自强,从学力方面,有利学生的思维、创新、发展,从身心方面,使学生在轻松与愉悦、拼
7、搏与奋争的和谐统一中健康发展。 1•5•6科学而有序性的原则 每一学科的知识都有单元、章、节及层次之间的序列。学生的认知、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也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因此,课堂组织和教学活动,也必须遵循科学而有序性的原则。既要考虑到教学知识之序,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训练之序,思想道德觉悟的培养和提高之序。脱离学生实际的有序性必然导致课堂组织和教学活动的失败,课堂教学目标也就无从达到,当然也就没什么艺术性可言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