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ID:6179717

大小:1.77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7-11-16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千秋亚圣孟子(约前372~前289)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亚圣府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孟府仪门→孟庙康熙碑亭→←孟母林神道(前373—前289),名轲,战国时邹人,是孔子之孙(子思,名彶)的再传弟子。但在孟轲本人的心目中,他直接继承了孔子的师传,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侧重于个人道德的“仁”,推演为政治方面的仁政学说。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均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意思是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其

2、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仁政”思想:孟子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政治学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c、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的思想孟子故里邹城,位于山东省南部,与孔子的故乡曲阜毗邻,很早就被人们合称为“邹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恻隐之心,

3、人皆有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男女授受不亲孟子名言听录音1、注音或写出汉字(1)弃甲曳()兵(2)涂()有饿piǎo()(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wū()池(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tì()之义听录音1、注音或写出汉字(1)弃甲曳(yè)兵(2)涂(tú)有饿piǎo(莩)(3)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4)数(cù)罟(gǔ)不入wū(洿)池(5)

4、无(wú)失其时(6)谨庠(xiáng)序之教(7)颁(bān)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tì(悌)之义知识点归纳通假字异读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习惯句式结构层次通假字(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无,通“毋”(2)颁,通“斑”(3)涂,通“途”莩,通“殍”通假字异读子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习惯句式结构层次古今异义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走向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走路,行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今义:凶恶,厉害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同意,认可然而:古义:

5、这样,却今义:连词无罪古义:不要归咎今义:没有罪过异读字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yì,动词,穿)(wàng,为王,称霸)通假字异读子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习惯句式结构层次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动用,击鼓)(“生”“死”为动词名用,译“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丧”名词动用,“为……办丧事”)(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归罪”“归咎”)通假字异读子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习惯句式结构层次特殊句式1.判断句(1)是亦走也(2)非我也,岁也。2.倒装句(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树之

6、[以桑](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通假字异读子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习惯句式结构层次重点习惯句式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直不百步耳”3.是亦走也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有的……有的……”“只……罢了。”“这是……呀。”“这同……有什么区别呢?”通假字异读子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习惯句式结构层次梁惠王曰:“寡人之(助词,无义)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取独)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说:“我对于

7、国家,真是尽心竭力了。黄河以北发生灾荒(荒年),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到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政务,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一、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为什么?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民不加少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思考:为什么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梁惠王见到孟子,不问治国之略而首先问关于“民”的问题?背景: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争于“力”,群雄逐鹿,蚕食鲸吞,战事不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混乱,礼崩乐(yuè)坏,用《战国策序》中的话说,即“上

8、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天下“争地以展,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谁能问鼎天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