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通氧发酵加工工艺论文.doc

红茶通氧发酵加工工艺论文.doc

ID:61791405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红茶通氧发酵加工工艺论文.doc_第1页
红茶通氧发酵加工工艺论文.doc_第2页
红茶通氧发酵加工工艺论文.doc_第3页
红茶通氧发酵加工工艺论文.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红茶通氧发酵加工工艺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红茶通氧发酵加工工艺论文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茶青采自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湄潭基地茶园黔湄601茶树品种,采摘标准为单芽。1.2仪器与设备QP2010GC-MS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57330-U手动SPME进样器、非结合型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萃取头美国Supelco公司;20mLSPME专用样品瓶天津奥特塞斯公司;FA2004A分析天平上海津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1.3方法1.3.1样品加工加工工艺流程为:茶青→萎凋→揉捻→自然发酵/通氧发酵(通氧发酵时间)→干燥。按照加工工艺流

2、程,共设置了6个处理,分别为:a:茶青→萎凋→揉捻→自然发酵→干燥;b:茶青→萎凋→揉捻→通氧发酵45min→自然发酵至适度→干燥→待测样品;c:茶青→萎凋→揉捻→通氧发酵60min→自然发酵至适度→干燥→待测样品;d:茶青→萎凋→揉捻→通氧发酵75min→自然发酵至适度→干燥→待测样品;e:茶青→萎凋→揉捻→通氧发酵90min→自然发酵至适度→干燥→待测样品;f:茶青→萎凋→揉捻→通氧发酵105min→自然发酵至适度→干燥→待测样品。通氧发酵设备:自制通氧发酵装置,已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2201138

3、59.X。自然发酵设备:竹篓、湿毛巾,每30min翻拌茶堆1次。6个处理是在相同的萎凋和揉捻后等分为6份,分别进行不同发酵工艺处理后,加工成样品待测。发酵适度的判定参照贵州红茶加工技术标准。1.3.2SPME条件称取磨碎茶样1.0g装入20mLSPME样品瓶中,加盖密封,分别加入5mL沸超纯水,加盖密封,于70℃水浴锅中平衡10min,固相微萃取吸附50min后,于GC-MS联用仪进样,解吸5min。4学海无涯1.3.3GC条件DB-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30℃;流速1

4、.0mL/min;不分流进样;载气He;升温程序:40℃保持2min,以5℃/min升至85℃,保持2min,以2℃/min升至110℃,以7℃/min升至130℃后即以5℃/min升至230℃保持8min;柱箱温度40℃。1.3.4MS条件电子电离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MS接口温度230℃;质量扫描范围35~400u[23-24]。1.4数据处理采集到的总离子色谱图,采用计算机检索,参考标准谱图(NIST05、NIST05s),鉴定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相对含量。2结果与分析

5、2.1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样品香气成分鉴定6种不同工艺红茶样品经SPME萃取、GC-MS分析得到总离子流色谱图。2.2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样挥发性成分比较将6个处理红茶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按照化合物种类进行分类。结果表明,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在组成上存在高度相似的特点。但在相对含量上,随着通氧时间的延长,存在上升或下降的整体趋势。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比例均以醇类最高,随着通氧时间的延长,醇类物质表现出上升的整体趋势。6个样品醇类相对含量均以β-芳樟醇最高,β-芳樟醇、反式香叶醇及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

6、乙烷甲醇一起构成了6个红茶样品醇类物质的主体,其中a处理组三者之和占整个醇类物质的76.12%,b处理组为67.58%,c处理组为55.97%,d处理组为65.12%,e处理组为61.91%,f处理组为64.48%。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比例第2高的是酯类物质,随着通氧时间的延长,酯类物质表现出下降的整体趋势。6个样品酯类相对含量均以水杨酸甲酯最高。其中,a处理组水杨酸甲酯占整个酯类物质的93.25%,b处理组为96.68%,c处理组为93.87%,d处理组为79.62%,e处理组为82.28%,f处理组为80.62%。其他

7、检测出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较低,且不同样品检测出的酯类物质组成差异较大。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比例第3高的是醛类物质,随着通氧时间的延长,醛类物质4学海无涯表现出上升的整体趋势。6个样品醛类相对含量均以苯乙醛最高,a处理组为3.12%,b处理组为4.52%,c处理组为3.56%,d处理组为3.81%,e处理组为4.41%,f处理为4.24%,分别占醛类物质的40.68%、45.89%、34.70%、27.63%、45.79%、38.76%,其他相对含量较高的醛类物质包括苯甲醛、癸醛、α-柠檬醛等。6个样品检测出的碳氢类化合物相

8、对含量较高,a处理组为2.51%,b处理组为6.21%,c处理组为6.61%,d处理组为3.65%,e处理组为8.01%,f处理组为5.53%。其中β-月桂烯、2-菠烯相对含量最高。6个样品检测出的酮类物质,a处理组为2.37%,b处理组为1.76%,c处理组为3.36%,d处理组为2.51%,e处理组为3.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