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与思政课协同创新研究.doc

学校德育与思政课协同创新研究.doc

ID:61782813

大小:3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20

学校德育与思政课协同创新研究.doc_第1页
学校德育与思政课协同创新研究.doc_第2页
学校德育与思政课协同创新研究.doc_第3页
学校德育与思政课协同创新研究.doc_第4页
学校德育与思政课协同创新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德育与思政课协同创新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校德育与思政课协同创新研究[摘要]促进德育活动与思政课相互协同,要以思政课为核心,德育活动为拓展,双管齐下,协同育人。要对标思政课育人要求规范德育活动实施方案,借助德育活动贯通德育场域,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并将德育活动评价作为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明确评价方式与具体指标。[关键词]道德角色;德育活动;协同创新德育活动与思政课相互协同,是形塑学生道德角色的双翼。德育活动渗透在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等多个育人体系之中,是连接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要活动载体,与思政课等德育课程同向发力,

2、共同构成了学生道德角色形塑的重要力量。思政课等德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道德角色的“认同标准”,德育活动则通过实践体验为之提供正向反馈。因此,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思维,从德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效果评价等方面,探索德育活动与思政课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德育活动的定位与功能德育活动是承载道德角色形塑功能的各类活动,具体指学校面向学生及相关人员开展的,以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等为主要内容,有明确目的、系统规划、科学组织的,区别于课程的活动载体。德育活动既可以作为思政课等德育课

3、程的教育载体,也可以作为课程以外学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德育的“第二课堂”,涵盖了包括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仪式活动、社团活动、节庆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德育活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贯穿了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等多个思政工作体系,是连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纽带。___6学海无涯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

4、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是德育课程的核心,德育活动则贯穿课程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三个层面,既是思政课等德育课程的拓展,又与思政课互为补充、相互协同,是德育课程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从定位上看,德育活动是思政课及其他德育课程的延伸与拓展。不论是以课程作业形式布置的德育活动,还是学校组织的其他德育活动,都同思政课一样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因此,德育活动的目标、内容与思政课具有一致性。从功能上看,德育活动与思政课及其他德育课程具有互补性。在内容形式上,德育

5、活动更加注重德育的实践性,与思政课注重理论性相比,既有所差异又相辅相成。教师通过形式丰富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并用以解决现实问题,使课程德育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拓展。在评价方式上,德育活动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为学生评价的多元性提供了很好的补充。道德角色形塑:德育活动与思政课协同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从社会化角度看,表现为学生道德角色的形塑与生成过程。以思政课为核心,德育活动为拓展,双管齐下,协同育人,才能较好地塑造学生的道德角色。1.德育活动为思政课营造的“

6、认同标准”提供正向反馈6学海无涯从社会化理论来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可以理解为对学生道德角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形塑,是“知行合一”的结果。当代的身份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对其身份的反馈,来巩固或改变其道德角色认知,进而逐步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认同标准”产生个体的道德行为,社会环境的正向反馈能巩固先前的认同标准,而负反馈则促使个体对认同标准进行修正。道德角色的形成,必然是个体认知外化为道德行为,并在外界反馈中巩固或修正的结果。思政课为形塑学生道德角色提供了“认同标准”,而“认同标准”最终要导向道德角

7、色形成,则需要道德行为在社会环境中获得正向反馈。从道德角色形塑的角度来看,通过课程讲授,为学生道德角色形塑提供了认知层面的基础,而道德行为在社会环境中的养成,则需要其他条件将“认同标准”转化为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德育活动凭借其体验性、社会性的特点,将道德行为的养成同家庭、社会等场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经过科学和有针对性的设计,就能有效地将“认同标准”转化为道德行为,与思政课共同形塑学生的道德角色。2.德育活动以“主知型”和“主行型”两种形式发挥协同作用从道德角色构建的“知”与“行”两个维度出发,可采用以“知行合一

8、”为核心的框架对育人效果进行整体性评估。在“知”的维度,是道德内化过程,在“行”的层面,则是道德外化过程。以“知”“行”两个维度的互动,可将德育效果呈现四种类型:一是知行合一模式,即学生在认知和行为层面均达到预期,是德育效果的最优体现。二是文化标签模式,指学生仅在行为上通过“模仿”符合道德规范,但主观上未必完全理解和认同相关的道德标准。三是道德资本模式,指学生经过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了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