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

ID:61772737

大小:512.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21-03-20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1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2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3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4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作者简介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

2、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做教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看到题目“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的结论是什么?友情提示:请在文中画出每段的关键句,且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致,达到

3、、得到。整体感知,梳理思路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课题即是论点)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有想象力、有计划、客观地探索事物的精神(实验的精神)本文的结论是什么?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4、论证结构: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2---12)(13)提出问题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1)本文结构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2---5)(6---12)阅读第2-5自然段1.作者对《大学》中“格物致知”的主张怎样评价?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2.《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大学》里讲的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丁教授讲的目

5、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不一样3.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证明?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举明代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为什么用这个例子证明?因为“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代表性4.作者认为王阳明“格”竹子为什么失败?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传习录》在叙述“格竹子”后说:“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

6、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对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阅读第6-12自然段“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这一句强调的是什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用课文原话回答。)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怎样实验?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朗读:“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

7、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你对哪句话感触最深?作者认为:“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其具体表现是什么?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以他个人的经验为证(请你读一读)

8、: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