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70800
大小: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19
《小学古诗审美教育教学方法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古诗审美教育教学方法探究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在审美教育视域下探究“讲解法”“解读法”“赏析法”“练习法”以及“诵读法”等教学方法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感受、赏析、品味古诗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以提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审美教育;视域;小学;古诗;教学方法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审美教育视域下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审美教育就要提高受
2、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视域下的语文教学需要具有美感的教学材料,古诗语言精练,蕴藏含蓄美;字句平仄押韵,具有音乐美;诗人真挚的感情使诗句流露着情感美。因此,古诗是审美教育视域下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推荐优秀诗文背诵篇目中古诗文有136篇(段),其中1-6年级有75篇。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审美教育视域下开展古诗教学,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一、采用“讲解法”,讲授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初探古诗美8学海无涯教师采用讲解法讲授古诗的相关背景知识,能让学生对古诗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3、。教师讲解的内容可以是诗人简介、诗作创作背景、诗作中相关意象的象征含义等。学生掌握古诗的相关知识,将为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奠定基础。古诗教学要贯彻审美教育的理念,学生要对古诗内容有充分的理解,进而才能体会古诗的美感。1.讲解古诗背景,让学生熟悉古诗大意。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熟悉古诗大意,为学生感受古诗美奠定基础。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这一天游子会回到家乡,和亲人一起佩戴茱萸,登高饮酒。了解了古诗的背景后,学生就理解诗人为何会在重阳之日“倍思
4、亲”了。教学《江雪》时,教师可以讲解诗人创作之际恰逢被贬,心中感到失落与压抑,于是借描写山水景物来歌颂在寒江中独自垂钓的渔翁,以此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苦闷,因此诗作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孤傲精神。2.讲解古诗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古诗内容。教师讲解与古诗相关的基础知识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学生掌握了古诗中相关概念的基本含义后,才能把握古诗内容,感知意象与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例如,教师只有让学生了解意象“柳”既象征美好的春天,又与“留”同音,代表留恋,有伤感送别的意味,学生才能真正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浓浓春意;才能感受“渭城朝雨浥轻尘,
5、客舍青青柳色新”中诗人送朋友出使安西时的离别感慨。教学《别董大》时,教师可以介绍诗人高适因为常年漂泊边塞,熟悉边塞生活,所以他的诗作多慷慨而苍凉。学生就不难想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边塞之景,不难感受诗句渲染的离别愁绪。这些基础知识是理解诗意的基础,更是感受古诗美的基础。二、巧用“解读法”,引导学生解读古诗美8学海无涯学生在熟悉古诗大意、初探古诗之美后,会对古诗内容有基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就会产生自己的感受。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习古诗的进一步发展,是由“初探古诗美”到“解读古诗美”的过渡。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就能自主解读诗句,变古诗为
6、白话文。在解读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眼”出发解读古诗,然后尝试运用“古诗新译”的方法,进一步发现古诗美。1.抓“诗眼”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诗意。“诗眼”是指古诗中最能凸显主题、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古诗教学可以从诗眼入手,让学生通过“诗眼”理解古诗基本内容,发现古诗美。《芙蓉楼送辛渐》前两联用满江的冷雨和孤独的远山渲染了离别的愁绪,但诗作不仅仅是写送别,诗人在后两联描写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对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为何会在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际表达自己的“冰心”,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向学生点明“冰
7、心”这一“诗眼”。“冰心”是指像冰一样澄明的心,从“冰心”这一诗眼出发,学生可以体会到诗人不为功名利禄而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2.运用“古诗新译”,让学生译出诗中图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古诗新译”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译出诗中图景。古诗新译不是对古诗的逐句翻译,而是要求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教学中教师运用古诗新译的方法,让学生译出诗中图景,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开头两联便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先点出题目中
8、的“送”字,引导学生解读诗眼“烟花”,让学生感受扬州柳如烟、花似锦的美景;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