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语用可迁移性.doc

深究语用可迁移性.doc

ID:61770027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19

深究语用可迁移性.doc_第1页
深究语用可迁移性.doc_第2页
深究语用可迁移性.doc_第3页
深究语用可迁移性.doc_第4页
深究语用可迁移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究语用可迁移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深究语用可迁移性摘要:从语用可迁移性研究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和Takahashi的实证研究三方面介绍了语用可迁移性研究的现状。语用迁移研究是中介语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来源于Eckman的标记性理论,并经由Kellerman等认知心理语言学学者发展出心理语言标记性理论。语言可迁移性研究包括Kellerman的“breken”和“ogg”词汇可迁移性试验及金苏扬的“眼”词汇可迁移性研究。迄今唯一的在语用层面的可迁移性研究为Takahashi的日语间接请求策略可迁移性研究。介绍了其研究方法、步骤及发现。该研究证实学习者在

2、迁移某语用策略时具有选择性,可迁移性同时受到语境,学习者语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提出语用可迁移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关键词:可迁移性;语用迁移;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领域,语言迁移已经不再是一个新议题,它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二语习得研究者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普遍语法理论和认知主义对语言迁移现象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描述、探究和解释,产生了对比分析假说、错误分析假说、中介语假说和语言标记性假说等理论。语用迁移是学习者已有的(一般为母语)的语言知识对第二语言习得所产生的一定影响。根据其表现形式,Ellis(1994)[

3、1]区分了四种迁移形式:正迁移、负迁移、回避和过度使用。在探究迁移发生条件的研究中,Kellerman(1977)[2]提出“可迁移性”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母语某一语言结构相对于其他母语语言结构被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可能性。可迁移性是一个相对值。当结构i被认为比结构j的可迁移性大,并且母语被认为与目标语相近时,可能i和j同时都被迁移。而当母语被认为与目标语不相近时,则可能i被迁移而j不发生迁移,或者i和j都不被迁移。i没有发生迁移而j被迁移的情况被认定是不可能发生的。一、研究背景6学海无涯早期语言迁移研究集中在语音、词汇

4、和句法层面。直到1972年,Hymes[3]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研究者们才逐渐意识到语用知识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因而产生了一个语用学与应用语言学的交际学科——中介语语用学。由于学习者,甚至高水平的学习者都不可避免地在应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时出现了语用失误,在语用层面的母语迁移引发了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广泛研究兴趣。Kasper[4]将语用迁移定义为学习者已有的语言和文化语用知识对二语语用信息的理解、产出和学习所施加的影响。基于Leech[5]对语用语言学(Pragmalinguistic)和社会语用学(Sociopra

5、gmatic)的区分,Thomas[6]鉴别了两类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failure)和社会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failure)。Kasper[4]则将这一区分应用于区别两大类语用迁移,即语用语言迁移(Pragmalinguistictransfer)和社会语用迁移(Socilpragmatictransfer),其中前者指的是二语学习者成功地将母语规则应用到目的语中,而后者则恰好相反。不具备相关二语语用知识的学习者在实施一个成功地交际行为时究竟发生了正迁移还是应用

6、了普遍语用知识,二者很难区分,故而先前的语用迁移研究大多集中在负迁移研究上;显然,负迁移对交际的成功存在着潜在威胁,更能引发研究者的兴趣。有关正迁移对学习者习得语用知识的积极作用的研究为数甚少。长期以来,语言迁移,包括语用迁移方面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描述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时出现的迁移现象,而考察迁移发生的语境因素及学习者发生迁移的心理机制,即探寻迁移如何发生、因何发生的相关研究甚少。Kellerman(1978)[7]关于荷兰语多义词“breken(break)”和之后关于“ogg(eye)”(1986)[8]的试验在此

7、研究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研究证实多义词的可迁移性与该词的核心意义(原型意义)/非核心意义(外衍意义)密切相关,语境中使用的某词意与原型意义越接近,其可迁移性越大,反之,则可迁移性越小。Kellerman(1986)[8]同时提出假设,多义词某词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越高,其有可能被认为。与原型意义越接近,则可迁移性越大。“ogg”试验的结果却并未证实此假设。6学海无涯国内学者在语言可迁移性研究方向亦做出努力。金苏扬(1998)[9]依照Kellerman(1986)[8]的“ogg”试验的方法,就汉语多义词“眼”做

8、了可迁移性试验。通过对“眼”的八种意义的可迁移性分别进行测量,试验结果发现可迁移性与词义相似性的确存在着正比关系,同时否定了Kellerman(1986)[8]试验的结论:相似性与使用频率的简单相乘关系可以预测可迁移性,认为使用频率与可迁移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二、理论基础语言迁移研究证实语言标记性是制约某语言结构是否可能被迁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