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67958
大小: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19
《旧路改建工程设计论文3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旧路改建工程设计论文3篇第一篇1、路基工程设计⑴路基设计原则填方路堤:根据路段的地质情况、路堤填筑高度来确定坡度。当填方高度≤8.Om时,采用一级边坡,坡率为:l:1.5;当填方高度>8.0m时,填方高度每隔8m设置一平台,平台宽度为2米,上边坡坡率采用l:1.5;下边坡坡率采用l:1.75。填方坡脚处设1.0m宽的护坡道。挖方路堑:路堑开挖边坡坡率系根据当地的土质情况、路基钻孔资料、边坡开挖高度而确定的。当挖方为土质挖深≤10m时,采用边坡坡率为l:0.5~0.75。当挖方为土质挖深>10m时,应分台阶开挖
2、,每级台阶高度为10m,设2m宽平台。第一级路堑边坡坡率为l:0.5~0.75,第二级路堑边坡坡率为l:0.75~1.0。当挖方为石质边坡,挖深≤10m时,采用边坡坡率为l:0.3。挖深>10m时,采用边坡坡率为l:0.5。⑵路基横断面布置本路段采用标准横断面形式。左侧土路肩0.5m+左侧硬路肩2.5m+左侧行车道4.5m+右侧行车道4.5m+右侧硬路肩2.5m+右侧土路肩0.5m,路基总宽为15米。行车道及硬路肩横坡2%,土路肩横坡3%。⑶路基压实标准与路基压实度路基压实应满足路基压实度标准(《公路土工试验
3、规程》JTJ051中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填方路段路面底面以下80厘米范围内的路基压实度应≥95%,80~150厘米范围应≥94%,150厘米以下应≥92%。零填方及路堑路段路床底面以下80厘米范围内的路基压实度应≥95%。路基填方应分层填筑,均匀压实,每层填土厚度(松铺时)不得大于30厘米,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后方可填筑下一层。在地面横坡陡于1:5的斜坡上修筑路堤时,路堤基底应挖台阶。本项目基本沿老路两边加宽改建,地质状况清楚,且地质构造也属稳定,沿线未见明显危害道路安全的活动性构造。⑷路基
4、防护工程设计情况8学海无涯路基防护工程是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和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本段路基防护设计主要以经济适用、美观大方、方便施工和照顾景观为原则。路基防护以绿色保护作为主要实施方案,减少污工体积,结合园林、排水工程形成有机整体,初步营造公路环保的基本环境,以期达到良好的公路运营空间。本设计中选择了拱形骨架+人工植草、铺草皮防护、挡土墙等多种防护型式。主要方案如下:一般填方路堤边坡<5m采用满铺式铺草皮防护,以防地表水冲刷边坡。草皮应选择根系发达、茎矮叶茂的耐旱草种;填方路堤边坡≥5m,
5、采用拱形骨架+人工植草进行边坡防护。当填方较高或控制用地范围路段,设置路肩挡土墙,挡土墙的形式结合地形、经济等因素主要有护肩墙、衡重式路肩墙、仰斜式路肩墙、路堤墙和护脚墙。2、路面工程设计路面设计原则为:以交通量为基础,结合车型构成特点,吸收当地成功经验,设计适用于本项目远期交通量大的路面结构型式。路面性能应适应自然条件要求,性能优良造价合理。路面设计还应重点考虑当地筑路材料供应状况,综合考虑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进行合理设计。本项目全路段采用水泥混凝
6、土路面。①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根据已有交通流量资料,公路运营期间折算交通量(小客车)按车型比例系数还原为各等代车型后,计算出路面竣工后当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省道120五华县河东观测站历年观测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单位:(辆/昼夜)②接缝设计:胀缝:本项目胀缝一般平均每200m设置一条或设在邻近桥梁及凹型竖曲线纵坡变坡处,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设置。胀缝传力杆的活动端与固定端交叉设置。接缝板应用无结软木等,其性能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的要求,并用沥青进行防腐处理,
7、同时预留传力杆孔位。传力杆套管端部封顶的圆形硬塑料管,套管顶部留空3cm,填以纱头或泡沫屑,套管内侧壁与钢筋间保持间距1mm。胀缝填缝料有聚硫橡胶,其性能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的技术要求。胀缝传力杆,采用光面圆钢,长度45cm,直径Ф32mm,间距30cm。纵向施工缝(采用螺纹钢):纵向施工缝设置长70cm,直径Ф14mm,间距80cm的拉杆。横向缩缝:缩缝设置在涵洞加强钢筋两侧边缘,采用传力杆(Φ32光圆钢筋、长度45cm×间距30cm)。③8学海无涯特殊部位混凝土路
8、面的处理㈠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底距离小于800mm或嵌入基层时,在构造物顶宽一定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双层钢筋网,上下层钢筋网各距面层顶面和底面1/4~1/3厚度处;构造物顶面至面层底面底距离在800~1600mm时,则在上述范围内布设单层钢筋网。混凝土面层下有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底距离小于1200mm时,在构造物顶宽一定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