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8207
大小:19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5
《苏州高新区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初一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新区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七年级语文2008.06本试卷共23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题号1—910—1516—2223总分结分人核分人分数第一部分(23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méi体体pò循xù渐进呕心lì血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①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禽满激动的泪花,雷名般的掌声经久不息。②那里的森林地带人烟稀少,绝大部分山岭都是悬崖绝璧,高耸入云,但也有连绵不决的缓坡。错别字改正3.默写古诗
2、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①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②,花落黄陵庙里啼。(郑谷《鹧鸪》)③野鸦无意绪,。(杜甫《孤雁》)④,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⑤,长河落日圆。(王维《》)⑥万里赴戎机,。(《木兰诗》)⑦,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4.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
3、场白,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其中三处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3分)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1)将改为(2)将改为(3)将改为(4)将改为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9页共8页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新华社绵阳6月4日电(记者汪延王圣志)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最新消息,目前,堰塞湖水量已经到2亿立方米以上,
4、水头已超过70米,并且已经出现渗水现象。受余震、上游降雨量、坝体地质构造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堰塞湖出现溃坝的可能性不断增加。第二部分(37分)阅读《黔之驴》,回答6—9题。(10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6
5、.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A.满招损,谦受益 B.庞然大物也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慭慭然,莫相知C.以为且噬己也D.因跳踉大阚尝奏荐某人为某官(《赵普》)问塔动之因(《梵天寺木塔》)E.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太祖乃悟(《赵普》)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答:8.依据本文内容,至少写出两个相关成语。(2分)①②9.《黔之驴》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答: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9页共8页阅读《再别康桥》,回答第10—12题。
6、(6分)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9页共8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9页
7、共8页10.以“柳”写离别之情的诗作可谓数不胜数,请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以“柳”写情的相关诗句。(2分)答:11.有人把“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一句中的“招摇”读成“摇动”,老师说不好,你认为呢?为什么?(2分)答:12.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再别康桥》明显承受了西方诗歌,特别是格律诗的影响,而又民族化了,代表了新诗借鉴西方诗歌而又注意体现民族特点的取向。B、《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依恋之情。C、本诗以“轻轻”、“悄悄
8、”、“沉默”构成了一种寂然无声的境地,所以感情基调十分沉重、哀伤。D、诗题中的“再”是为了有别于另一首作别康桥的诗,意为再一次告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6分)人类在古代就(甲)“地可动山可摇”。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9页共8页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乙)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较轻的大陆地壳可以在较重的大洋地壳上做大尺度的水平漂移,遂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海陆分布。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丙)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