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的使用.doc

新教材的使用.doc

ID:61656830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6

新教材的使用.doc_第1页
新教材的使用.doc_第2页
新教材的使用.doc_第3页
新教材的使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的使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教材的使用摘 要:探究学习是初中物理教学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有助于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且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科学探究的能力,逐步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学习;实践 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开,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初中物理教师面临着诸多困惑:新增的大量探究式内容,到底该怎么教?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教会与学会及会学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远?就自己使用新教材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正确认识初中

2、物理新课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往往是“满堂灌”,作业练习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对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开,给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在具体

3、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合理地提出问题并深入思考,无疑对新课程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二、把握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大纲和教材详细地规定了课程的目的、内容以及对各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教师依纲行事,照本操作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新课程彻底打破了这种权威至上的课程结构。其课程标准虽是教学的依据,但标准是弹性的。这就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和学生学习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在新课程中,主体体现的是探究的部分,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在内容的安排上与以前的教材大不相同

4、,主要有以下特点:1、新教材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理念,力图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2、新教材注重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教材加大了拓展教材内容的来源和范围的力度,力求构筑开放的教材内容体系,提供尽量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和需要,呈现出新颖、即时性等新的特点。3、新教材重视展示教材内容和更广阔的信息资源之

5、间的开放性联系。教材重视沟通教科书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使物理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4、物理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认识规律出发,调整了各部分教材内容的顺序和关系,将学生最感兴趣的声、光放在最前面,将最易进行探究活动的电放在第一学期末,精心创设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多地采用感受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三、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探究型教学实践探究式教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物理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新的

6、教学方法。如笔者在讲授《力的合成》这节时,通过以下4个步骤进行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第一步:确定探究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使学生明确实验中应观察什么现象,并由此分析出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进而认识到观察物理现象应首先明确观察目的,并根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什么,观察的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现象是如何说明所要观察的问题的。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

7、力,确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及其中一个力,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2、通过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赏线条美的能力。第二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所有的探究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和观察经常让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在本节课中,笔者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者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

8、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第三步:合理猜想,进行探究猜想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准备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提出两方面的猜想,一方面是猜想问题的成因,另一方面是猜想研究结果可能是什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但不是瞎猜、乱猜,应该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的解释过程。例1 一个人在前面拉车,另外一个人在后边推车。例2 两个人共同提一桶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