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能力的培养张国晋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并提高初中生的语感能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累直接生活经验,在阅读中积累语文知识,在诵读中积淀语感,并在应用中强化语感。关键词:语感语文应用阅读 2000年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首次将“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2001年教育
2、部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更是多次提到“语感”的培养与形成。因此,承认语感培养有助于提升语文能力,这不仅是语文教育界的共识,也已成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新思路。那么,如何在日常的课堂实践中培养并提升初中生的语感能力呢?根据长期的基层教育经验,笔者总结出培养语感能力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由语言知识、逻辑能力、语文能力、语感和生活经验等部分组成。其中,在这一有机整体中,语感是在长期言语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直觉思维方式,它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又是形成更高言语能力
3、的基础与初阶。语感能力与丰富的语文知识、生活经验、娴熟的语言实践技巧与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密不可分、互为前提。因此,语感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项单一的任务,而是需要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语言技巧的习得与逻辑修辞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事实上,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培养提升语感能力与语文知识的积累紧密相连,学生阅读面的狭窄与阅读品位的低下,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语文的感触;课堂朗读训练的枯燥无序无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甚至窒碍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活泼而有效的课堂语文实践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应用技巧与方法,从而有助于提升语感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初中生语感能
4、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直接生活经验 培养语感的首要因素是积累生活经验。因此,语感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叶圣陶先生就十分重视生活经验对语感形成的重要作用,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检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的丰富的了解力。” 二、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知识 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没有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就不可
5、能深刻地理解语言、表达语言。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训,更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在平常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语文素养高、成绩好的学生,他们有个共同点即知识面广、平常积累的多,所以相对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要胜于普通学生。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书,记笔记,摘抄优美语句,书写自己的读后感,并根据课文内容推荐相关的一些文学书籍,如教《春》时推荐《荷塘月色》《背影》,教《狼》时推荐《聊斋志异》,以此来分阶段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文知识。 三、在诵读中积淀语感 《大纲》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6、朗读课文,教师要在课堂安排时间让学生集体或个人大声朗读,学生从兴趣盎然的朗读中,从生动的语言材料中获得语感,体会情味,感受到理趣,并通过朗读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并受到了感染。通过反复诵读,读者与作者之间自然形成了心灵对话的过程,不经意间对语言文字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和奇特严谨的结构就会有深刻的体验,进入一个美妙的与作品融为一体的境界,这样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在应用中强化语感 在习得语感之后,还需要在现实的语文实践中进行运用,从而加以巩固与提高。具体而言,包括仿写和写生两种
7、途径。仿写,是以优秀的言语材料为样本,把它的言语和思维规律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再生成自己新的言语的一个创造性的写作过程。仿写,作为语言艺术上的模仿,是初、高中学生语言创新的必经之路。只有仿写到一定程度,学生的笔头才会活起来、成熟起来,妙语佳句才会源源流出。“仿写”这一练习方式要求仿举与例句字数相同或相近、结构相同、修辞相同,且必须有一定的语义内容,这就自然于实践中提升与巩固了学生的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写生原是绘画艺术中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用于我们初中生的学习活动中即鼓励学生将生活中亲历的人、事、景、物,变为自己笔下栩栩如生的
8、形象,能对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有具体形象的描绘,最终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激励学生从生活中、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