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尝试校本研训新策略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尝试校本研训新策略城关镇城内小学李红云新课程的实施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得到了更多的鼓励,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现象: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完成不了学习任务;有的课堂,教师一问到底,学生没有时间自己去提问;有的课堂课件频频出现,一味追求教学内容的情景化,学生象看动画片;而有的课堂上,教师为了体现新理念,用”合作和讨论”的形式,但表现的是为“合作而合作”、为“讨论而讨论”,其本质仍是灌输……
2、这样导致了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时间的大量流失,课堂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而教学质量却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目标,要想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又不降低教学质量,就要提高课堂效率,而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求我们养成“在改革中研究,在研究中改革”的良好习惯,让改革中的问题得到及时化解。因此,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结合课改中的问题对校本研训的策略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效果。一、创新理论培训方式,让培训活动更加有效教师对建设高效课堂的执行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程度.如果不学习理解
3、和掌握有关高效课堂的的理论知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盲目盲从现象.为此,我们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走进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高效课堂20问》《一节好课需要的教育智慧》《导学案的设计》等。为了让教师们在学习理论知识中不感到枯燥,在开展教研活动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边学边做笔记的学习模式,注重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多样化,尽量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易懂。如:在组织学习《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集体通读,布置思考题。(2)个人自学,完成思考题。(3)集体讨论,交流学习体
4、会。(4)形成文字,装订成册。通过反复学习,大家对高效课堂有了较深理解。为了检验学到的教学理论是否真正用于实践,接着我们又组织第二个阶段的活动,即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教学实践中,先组织教师学习导学案的设计理念、设计模式,然后要求所有教师设计一份导学案,教师们精心设计,并写下一份份说课材料,最后又根据教案设计和说课情况评选出优秀教案。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通过观摩录像课教师讲坛专家讲座理论问答等形式进行培训,为高效课堂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二、大力推行行动研究让研究活动扎根实践校本研训的真正
5、内涵是实践.虽然对教师进行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培训,但这仅仅是纸上谈兵,要使高效课堂真正得到落实,必须靠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锻炼、实践中提高”,因此,学校要努力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让教师互助互学、互相交流、共同成长。 1、以集体备课为平台,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来源于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为了优化资源,学校要求四至六年级教研组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计划,确定集体备课内容,每周开展一次,按照下发课题、个人备课、分组讨论、主题发言、答辩互动的方式开展。集
6、体备课前抽签确定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参与质疑互动,最后由中心发言人修改后形成定案上交学校,供大家分享。同时,根据学科教学中老师们反映的普遍问题,学校开展主体教研活动,活动主题由老师们自主选择,每个学期一个专题。一人主讲,大家讨论,根据讨论结果,第二次由另外一位教师主讲,大家再讨论,如此循环,一个学期结束,教研组内每一位教师都有至少一次的主讲机会。这样,教研组内的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一起查阅资料,进行参与式对话,这种生动、开放式的研训能给教师间带来新的信息、新的思考、进行思想碰撞,并再次促
7、进教师去反思去学习去理解。2、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努力提高课例研讨能力。为保证高效课堂建设的落实,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激情,让学生思维活跃,让学生参与度高,能运用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深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推动课改实验的发展,教研组定期开展“示范课、研讨课、优质课、观摩课”等“四课”活动。一是让外出学习过的教师讲一节示范课,为其他老师抛砖引玉。二是上好研讨课。教研组根据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8、,进行讨论研究,然后由一位教师执教,组内教师听完后,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目标的情况,以及既有问题的解决效果,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再由第二位教师在其所在班级实施教学,新的问题又产生,大家再集中起来,交流互动,陈述意见,进行反思,不断积累。如: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对《有的人》一课的教学,第一位教师上课时,没有摆脱教参和自己固有的经验束缚,缺少“自己”的解读,把近50个琐碎的问题一股脑儿地抛向学生,劈头盖脸,学生无暇他顾,挤占了原本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