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疑•善释疑20090518.doc

巧设疑•善释疑20090518.doc

ID:61643955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5

巧设疑•善释疑20090518.doc_第1页
巧设疑•善释疑20090518.doc_第2页
巧设疑•善释疑20090518.doc_第3页
巧设疑•善释疑20090518.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设疑•善释疑20090518.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巧设疑·善释疑20090518——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六环节链式”教学法“六环节链式教学”是初中思想政治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设疑、自学、引发、点拨、归纳和评价六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其中“设疑”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应非常重视设疑这个环节。设疑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学中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概念和原理中关键性的词语,知识的内在联系以

2、及那些关键点,学生感到与所学知识似乎有些矛盾的问题,都可以设疑。设疑的方式方法很多,但经常用以下几种:1、悬念式设疑悬念式设疑就是要紧扣教材的内容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以激发学生思维,产生强烈的探求未知的欲望。比如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时,先举“小林偷看他人信件”等一些学生痛恨的事例,告诉学生公民有自己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非法侵害,小林的行为已经侵害了他人的基本权利。接着设置疑问:“那么我国公民究竟还有哪些基本权利?小林的行为为什么不对?”这样的问题,把学生

3、的学习胃口吊起来,引导学生探求未知。2、引发式设疑引发式设疑就是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能借助旧知识过一步打开思维的大门,举一反三,攻克难关而获得新知。许多知识之间是在内在联系的,教学中可根据其内在联系进行引发式设疑。如学习“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时,教师先着分析国家产生的原因,接着让学生分析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并按先后顺排列起来,然后问:“通过排列,你们发现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展开讨论,很快得出结论——根据原因都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从而使学生水到渠成地懂得了“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

4、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的道理。3、反问式设疑反问式设疑就是不直接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问或提出的问题,而是“旁”敲“侧”击扣其两端,从容易发生错误认识的两个极端提问学生,帮助他们进行辩证思维,引导他们一步步向正确的结论靠拢。学习初二下册,“受到非法分割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项内容时,学生往往会问:“为什么受到非法分割不能采用非未能手段进行报复?”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反问:“假如受到非法侵害时,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行不行?为什么?”然后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自然就会解答提出的问

5、题。4、对比式设疑对比式设疑就采用“……和……之间有哪些区别或异同?”的对比方式来设疑。教材中有不少知识前后对比非常明显,如“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宪法与普通法律”等等,都可用此法来设疑,引导学生把知识相对应的部分逐一比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去认识其内涵和本质。只要理解掌握了其中一方,便能理解掌握另一方,十分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5、判断式设疑判断式设疑就是运用“……是……还是……”的判断方式来设疑,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我国经济特区是‘特’在实行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

6、理制度,还是‘特’在实行特殊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管理制度?”这比直接问“我国的经济特区‘特’在什么地方?”要好得多。前一种问法可使学生划清正确和错误界限,从“经济特区”概念入手,并与非“经济特区”进行比较和鉴别。这样学生在判断的过程中动脑思维,加深对知识、观点的理解,有助于克服死记硬背的不良做法。6、讨论式设疑讨论式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抓住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来设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辩论,收到弄清问题是非的良好效果。学完“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后,可设疑:“社会上流传着‘教

7、授的收入不如小摊贩的收入,拿手术刀的不如弄剃头刀的收入’,你认为这种分配上的把反差现象是否正常?”组织学生讨论。在作出正确判断之前,学生纷纷动脑为自己的观点找理由寻根据,气氛热烈。这样既能澄清了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又让学生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通过设疑,可以提示教材及学习活动中的矛盾,但不能事无巨细,每皆设疑,只有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设疑方式,才能达到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疑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深题浅问设疑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若提出

8、的问题难度过大,“翘起脚也摘不到果子”,就会使学生望而生畏,遇“难”而退,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因此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要化难为易,化整为零,力求深入浅出。比如学习“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果直接问个为什么,学生会感到不知如何回答。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先层层设疑:“当今天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特点是什么时候?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怎样?”再进一步提问“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方针、政策有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