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数学概念建构的主动性.doc

如何调动学生数学概念建构的主动性.doc

ID:61643553

大小: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05

如何调动学生数学概念建构的主动性.doc_第1页
如何调动学生数学概念建构的主动性.doc_第2页
如何调动学生数学概念建构的主动性.doc_第3页
如何调动学生数学概念建构的主动性.doc_第4页
如何调动学生数学概念建构的主动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调动学生数学概念建构的主动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调动学生数学概念建构的主动性-------《比的意义》案例分析嘉鱼县实验小学黄华燕一.研究主题的确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小学数学教学观。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

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下面我就《比的意义》一课具体谈谈如何调动学生数学概念建构的主动性。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定位(一)(一)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会解答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把比的最基础知识安排在分数除法这一单元中教学,主要有两点益处:第一,比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如两个数的比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有利于加

3、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对比的认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提早教学比的概念,可以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图表等做好准备。认识比时,教材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先引导学生认识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再逐步抽象出比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

4、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二)教学目标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

5、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三、学情分析。根据教材编排体例,六上的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已经比较熟悉,而比又是从除法中来的,因此,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水到渠成,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然而,虽然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由于生活中的“比”和数学上的“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生容易混淆,特别是学生可能对于不同类的“比”感到抽象、茫然,因此对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四、整合教材资源,调动学生概念建构的主动性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普遍认为,概念的习得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途径。为此,作为小学数学

6、的概念学习必须重视学习者认知形态的分析与研究。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采用概念同化方式构建数学概念的教学内容逐渐增加,如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等。从学习方式来看,更多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属于接受式学习范畴,所以教学节奏体现出明快、简化的 明显特征。在“比的意义”教学中,我们常常安排以下规范化的教学过程:1.出示诸如“国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同类量比较的素材,让学生提出除法问题,随即指出:长是宽的15/10,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学生模仿: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2.出示诸如“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不同类量比较的素材,引导学生用“比”进行描述。3.观察比较,概

7、括归纳得出比的定义。4.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5.比的实际应用。上述教学流程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进行模仿描述,对举例进行比较概括,以求实现知识的迁移。无疑,这符合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然而学习者的认知状态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学习者的心理操作是怎样进行的?学生虽然参与了模仿口述、比较归纳等活动,在行为层面有主动性的表现,但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令下展开的,缺失内在的诱因,在认知层面上是被动的。这种奉命而为的认知活动仅停留在记忆层面,而没有真正触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