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43140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5
《营造和谐家园夯实未来之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营造和谐家园 夯实未来之基———安徽合肥市关爱“留守孩子”纪实2006年06月29日 本报记者 白海星 文 晶 在肥西县南分路乡中心学校采访时,黄小燕同学尤其让记者难忘,5岁时父母双双到合肥打工,她还有个妹妹,随父母在合肥上学,而她就随年迈的奶奶生活,直到现在14岁,九年了。 “留守孩子”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记者问:“爸爸妈妈多长时间回来一次?” 黄小燕:“一年一次,春节回来。” “想爸爸妈妈吗?”黄小燕低头不语。 “妹妹跟在爸妈身边,你有没有怪父母?” “爸妈对我和妹妹都一样。”懂事的黄小燕说这话的时候分明把头扭了过去,记者
2、看见她草草扎成的辫子上明显的几缕白发,便故作轻松地抚着她稍显蓬乱的发辫说:“少白头啊!回家让奶奶炒点黑芝麻吃,挺有效的!”可是心里却不由疼了起来:这样如花的年纪,这样娇嫩的女孩儿,不该是这样的啊! 黄小燕的“代管家长”南分路乡中心学校的教师江莲告诉记者,小燕的成绩不算好,因为从小学开始就落下了很多,现在主要是针对她内向、不与人交往的问题慢慢开导,不让她形成心理疾病。 分管教学的徐校长告诉记者,从2004年8月起,乡中心学校就将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确立为校本研究课题,收到论文、案例、工作建议等40多篇。老师们通过调研,对留守少儿成长中凸显的问题进行剖析: 一
3、是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大多数承担监护孙子(女)的祖辈文化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等,家教十分薄弱。 二是“真空时段”影响学生成长。双休日或节假日是留守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一方面在学习上缺少必要的指导而感到无助,另一方面与祖辈间缺少沟通,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形成“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 三是亲情缺失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培育。 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留守学生孤独、自我封闭、情绪异常。 四是不良品行危害孩子的正常发展。在矫正学
4、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不够理想。 “留守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已经当了一年多“代管家长”的南分路乡中心学校教师黄云南说:“过去我们总认为要在生活上多帮助这些孩子,其实不是这样,一是这些孩子因为父母在外打工,家庭经济条件比一般的农村家庭还要好,不缺钱;二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大都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该会做的都会。这些孩子最缺的是爱,而父母之爱终归是不可替代的。” 可是,“留守孩子”得到父母贴身关爱又谈何容易!家住南分路乡中心学校附近的初三年级刘晨晨同学的奶奶告诉记者,儿子和媳妇在刘晨晨2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先在上海,后来又到浙江,一直不稳定,没法
5、接孩子过去。去年好不容易稳定一点,就把晨晨的妹妹接过去读书。今年暑假就要回来了,回来了就不去了。“为啥?太贵了!才半年就花了七八千!” “从什么时候起,被那层雾所阻隔,看不清远山,看不清远山之巅的我,我总希望有人能够读懂我的心灵,让我在心痛的时候依偎一下,让我在孤寂的时候感到亲切……”如果说作为一名“留守孩子”,合肥市肥西县南分路乡中心学校初三(4)班的任以俊优美的文字让人心动,那5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的初二(1)班黄小燕在“心灵笔谈” 中的一次次逼问,则不由得让人心痛,她不停在问:为什么我总比别人“笨”?为什么同学都不愿和我玩…… 学校教育“跟上来”
6、2004年8月,肥西县南分路乡中心学校召开全乡班主任论坛,一位小学校长提了一个问题:父母外出打工的隔代监管生在校教育出现许多问题,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这一问激起了与会班主任的共鸣,大家就这个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就在这次会上,乡中心学校将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确立为校本研究课题,成为较早关注“留守孩子”学校教育问题的学校之一。 广大“留守孩子”的生活、教育、管理、成长等问题不仅成了外出父母们最大的牵挂,也是对学校教育的一次严峻考验。“这个问题很现实地摆在班主任面前了,摆在学校面前了,不面对也要面对。”南分路乡中心学校的解新正副校长这样认为。2005年2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南分
7、路乡中心学校决定采取四项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孩子”问题: 一、建立“代管家长”队伍。学校要求班主任、任课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学生的“代管家长”。全乡共有76名班主任承担了340多名“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要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孩子”的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