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ID:61639932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5

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1页
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2页
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内容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是必要而且可能的。观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头,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桥梁,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勇于尝试、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成为不断进取,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关键词】创新能力观察质疑丰富的想象求异思维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崇尚创新已成为世界潮流,创造型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

2、旺发达的持久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又是教育的灵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是必要而且可能的。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观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与世界、增长知识、实施创造的主要途径。灵敏精细的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基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和科学态度,其次要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他们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或顺序去反复观察。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掌握作观察记录和分析整理观察材料的方法

3、。在“明确观察目标―培养观察兴趣―学会观察方法”的过程中,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二、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造性往往开始于疑问,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都起源于疑。而从疑到创新也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教师应把鼓励学生质疑作为培养其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甚至向定论质疑,向权威挑战!例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有位学生提出:为什么“0”没有倒数?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好?”接着组织学生研究探讨共同释疑。经过研讨得出结果:(1)因为虽然“0”可以看作是012,013

4、……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变成了分母是“0”的分数,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所以“0”没有倒数。(2)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找不到一个同“0”相乘等于1的数,根据倒数的意义可知0不可能有倒数。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使他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      三、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桥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要注意三点:一要集中精力,强化有意注意;二要扩大知识面,就是要广泛地联想;三要注意科学性。因为想象是在已有感知材料基础上进行的。一个人知识领域广阔,表象储备丰富,才会有丰富的

5、想象力。同时想象要合情合理,不能随心所欲,必须要以客观事物本身的科学性为依据,想象才能符合客观事物的情理。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想象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实现知识的创新。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数、除法进行比较分析,理解相互间的联系,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完成填空题:3÷(         )=(  )∶(  )=9∶(         ),

6、促使学生产生联想,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比有什么样的性质?从而创设一种呼之欲出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积累比较丰富的表象,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形成比的基本性质概念。四、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勇于质疑,富于想象,而且还要发展创造性思维,即求异思维。其思维过程不是原原本本地沿着发现过程进行,而是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结构形式、不同藕联关系去探索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地、鼓励他们敢于打破“陈规”去思考、去联想,而不被“成见”所束缚。善于多方位观察,多层面分析,各

7、有发现的独特见解,不人云亦云,就是要鼓励学生勇于争辩,既不囿于现成的理论,又不钻牛 角尖。就是说要学生懂得自己发现的结论应当思之有故、言之成理,而不生拉硬扯、无理诡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活跃,敢于创新,避免思维过程单向定势,思维方法刻板僵化。如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教材提示仿照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办法,旋转平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面积公式。教学时,有的学生提出意见,认为这样做费劲麻烦,并提出只要连接梯形上底任一顶点与对角顶点,将梯形转化成分别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为底、以梯形的高为高的两个三角形,运用已有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就可以迅速推导出梯形面积

8、公式。对此,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此可见,在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