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板桥中学陶冬梅.doc

《猫》板桥中学陶冬梅.doc

ID:61638670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05

《猫》板桥中学陶冬梅.doc_第1页
《猫》板桥中学陶冬梅.doc_第2页
《猫》板桥中学陶冬梅.doc_第3页
《猫》板桥中学陶冬梅.doc_第4页
《猫》板桥中学陶冬梅.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猫》板桥中学陶冬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猫南漳县板桥中学陶冬梅[教学内容选择]◎确定核心教学目标:揣摩本文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确定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1、品读对于三只小猫的描写过程,让学生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比较,抓住特征来描写动物。2、品读作者对于作者的心理描写的段落,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喜欢)是啊,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不仅是画家笔下的宠物儿,也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郑振铎一起走进他的家庭生活,去体验一下他养猫经历的快乐与悲

2、伤。二、介绍作家作品郑振铎,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笔名西谛、C.T.郭源新。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三、介绍写作背景本文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出版的《文学周刊》上,在此之前,他的作品的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地、个性解放等问题有。作品表明主人公“我”有知错就改和实事求是之心,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地、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四、揣摩本文生动的细节描写。1、学生活动。学生自己从书上找出对于三只小猫的描写的句子,大声朗读,填写下面表格 来历外形性

3、情家人平时对它的态度结局小猫结局对我家的影响第一只猫隔壁要来的花白很活泼喜欢死亡难过、酸辛第二只猫舅舅送的黄色更活泼,更有趣喜欢丢失愤恨、诅骂、怅然第三只猫蜷伏在家门口花白、不好看、很瘦、毛烧脱忧郁、懒惰不大喜欢它、若有若无、不注意死亡难过、良心受伤2、师生互动:完成表格,进一步熟悉课文3、教师小结:作者写的这三只小猫,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个性,作者惟妙惟肖地表现出这几只猫的不用的神态形貌,历历如在眼前。这与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抓住特征,捕捉独特的细节是分不开的。五、赏析精彩的语言,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及人生哲

4、理。1、学生活动。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作者内心活动的语句,看谁读得准确而恰当。2、教师点拨、指导。如:第一只猫可爱,作者抒发的是愉悦之情,第二只小猫是被人偷走的,作者的心情是怅然的、愤恨的。第三只小猫是被自己误伤的,作者反复诉说,将自己的难过、忏悔心情抒发的淋漓尽致。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这些感情充分表达出来。3、教师小结:由于心境不同,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感情也不同。,作者将不同的感情浓度,都表达得恰如其分。由此可见,感情要抒发得好,措词要贴切,笔墨要适当。六、分析文章主题学生讨论:作者通过这三次养猫的经历,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5、呢?板书:第一次养猫:难过、酸辛第二次养猫:怅然、愤恨第三次养猫:受伤、愧疚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能存偏见,要善待动物[精彩部分回放]师:本文作者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当然全家人对于三只猫的态度也不同,也导致了三只猫的命运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看作者分别是怎样描写的。同学们认真朗读对于第一只猫的描写,看看作者作者是怎么写第一只猫的。生: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因为白色的毛上面还带着一点花纹,所以就如同白雪球上面还带着点泥土。师:观察细致,描写逼真。生:“常在廊前太

6、阳光里滚来滚去”,写出了小猫很活泼好动。师:观察细致入微,“滚来滚去”写出了这只小猫的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生:“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师:对,这样的细节描写能引发读者的想象,那小猫的动态以及情态都在眼前了。它的活泼可爱就是在这样的细节上具体地显现出来的。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第二只猫的呢?生:第二只小猫是从舅舅家要来的。师:交代了第二只猫的来历。生:第二只小猫比第一只更活泼,更有趣。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

7、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师:再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一句,其他的同学闭上眼睛用心听,仔细想一下这样一幅画面。请一位同学再用自己的语言评价一下这一幅画面。生:作者把小猫那圆圆的脑袋、眼睛转来转去,伺机扑捉的样子,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师:作者还交代了这只小猫的什么特点?生:这只小猫还能捉老老鼠。文中有一句话说“有一镒,居然捉到了一只很肥大的老鼠。自此,夜里再也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声了”。写出了这只小猫很能干,居然能捉老鼠,用了“居然”一词,说明了这只小猫能捉老鼠出乎我们的意料。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抓住了“居然”一词来理解。因为第一只

8、猫没捉过老鼠,所以第二只猫能捉老鼠有点出乎意料。师:第二只猫的结局怎么样?生:第二只猫被人捉走了。师:第二只猫的丢失很突然吗?生:不是。作者在前面描写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它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三妹常指着它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