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doc

吨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doc

ID:61638642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5

吨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doc_第1页
吨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doc_第2页
吨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doc_第3页
吨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吨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说教材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2、本课题的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

3、,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三、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1.新课导人(1).填空。’1千克=()克3千克=()克6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2.新课展开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

4、图的图意。(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

5、千克,1000千克是1吨。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1)出示:6吨=()千克,5000千克=()吨,让学生试做。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

6、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5000千克就是5吨。(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3.巩固练习。(1)填出适合的单位。·一筐苹果重25()一个乒乓球重3()一袋化肥重50()一只大象重6()一辆货车载重4()一支粉笔重5()(2)匹配连线。5000千克2吨8吨6千克2000千克8000千克6000克5吨(3)计算:1280千克-1吨6吨+50千克72吨-23吨93吨50千克-93吨(4)完成练习第2~5题。(做在课本上)练习形式多

7、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全课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