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11页).docx

高考地理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11页).docx

ID:61594296

大小:367.8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03

高考地理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11页).docx_第1页
高考地理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11页).docx_第2页
高考地理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11页).docx_第3页
高考地理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11页).docx_第4页
高考地理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11页).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11页).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对采日光条件有明确的规定。表1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地日照间距要求(表中H为住宅楼高度,适用于住宅呈南北朝向的平原地区)。据此回答1—

2、3题。1.在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都以冬至(12月22日)作为标准日,原因是A.冬至日气温低B.冬至日降水多C.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D.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2.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日光要求的条件下,冬至日四个城市住宅日照时间最短的是A.甲B.乙C.丙D.丁3.位于北纬30°的杭州,某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两幢楼高均为30米的住宅时,其楼间距应不小于(tan35°≈0.7tan45°=1tan60°≈1.732)A.35米B.40米C.45米D.50米图1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

3、度大致相同。回答第4—5题。4.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A.气温年较差B.降水量的季节变化C.夏季风风向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5.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而图1中国东部地区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说明A.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中国东部以平原为主B.日本1月南北温差小,中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C.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小,中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D.日本1月晴朗天气多,中国1月日照时间短阅读图2中关于M地的相关信息。完成下面6—8题。小时小时6.图中M地可能位于我国024黑黑A.河北省B.浙江省C

4、.广东省D.青海省7.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1212(n+1)°白白①纬度情况②7月等温线的分布情况③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④降水量季节变化情况纬B24C24D0200A.①②度.③④M.①③.②④8.M地气温偏低的可能原因是26降A.纬度因素BC水D100.地形因素.季风因素.洋流因素n°28(mm)下图中四条折线分别表示某河段①污水排放量,②人口数量,③流量,④渔业资源量等四个因子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9—10题。124681012月7月某日等温线图(单位:℃)100M地的降水和昼夜情况9.从各时段四条折线的变化看,下列结论合各指图28

5、0标③理的是百分①率60A.人口数量变化与渔业资源量变化有关系40B.渔业资源量变化完全取决于污水排放20④②量的变化⑴⑵⑶⑷⑸⑹不同时间段图3C.渔业资源量的变化与其它三个因子没有关系D.如果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和污水排放量,渔业资源量取决于流量10.渔业资源量在(2)(3)时段出现峰值,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污水排放有助于鱼类生长,所以(2)(3)时段①④峰值同时出现B.渔业资源量峰值只反映自身的变化,和污水排放量峰值同步纯属偶然C.流量影响河流自净能力,渔业资源量峰值出现与②③折线的变化密切相关D.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普遍性,渔业资源量

6、峰值的出现与人口数量肯定有关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比例尺为l:100,000)。读图4回答11—12题。图411.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①穿越河流②临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2.甲镇计划修建一个港口,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图5为美国铜矿资源开发布局指向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铜粗炼厂和精炼厂分别属于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C.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D.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

7、术指向型工业14.大量铜材加工厂布局在精炼厂附近,有利于A.加强加工厂之间联系B.加强与精炼厂的协作C.扩大总体生产能力D.降低劳动力成本表2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15—17题。表2“四大经济圈”产业变化比较表2002年2003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珠江三角洲652.141.95.154.640.3长江三角洲4.949.845.34.152.443.5京津唐10.045.744.39.547.243.

8、3大东北12.849.737.512.550.437.115.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