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感提高学生素养(修改).doc

培养数感提高学生素养(修改).doc

ID:61564734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2-28

培养数感提高学生素养(修改).doc_第1页
培养数感提高学生素养(修改).doc_第2页
培养数感提高学生素养(修改).doc_第3页
培养数感提高学生素养(修改).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数感提高学生素养(修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注数感培养提高数学素养教师:万久容就像音乐有乐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数感是学生对“数”的敏感、精确、丰富的感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而数感主要表示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合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注重数感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我个人认为要在

2、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去感知、去体验、去发展、去探索。一、体验生活,启蒙数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将会寸步难行,而“数感”更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测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小商店”,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让学生准备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样币学具。在活动中要求:用1

3、0元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要学生互相进行评比。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学生说说自己买了哪几样东西,每样商品多少钱,总共用了多少钱,是如何进行计算的。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更好地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从中学生也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从而感知了数感。甚至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例如,教学“旅游中数学”一课时,春天来了,我们班组织全体同学和辅导员老师到北碚公园

4、春游这一个实际情境,让学生讨论到北碚公园春游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或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于是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并讨论解决:一是租车问题,要根据车辆限乘人数和师生人数,尽量租用大车而且要考虑空位尽量少,这样可使租车费用较便宜;二是购买门票问题,要尽量购买团体票和儿童票可使购票更合算、省钱;三是园内游玩项目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经济状况选择;四是用餐问题,营养合理搭配等。这样让现实问题数学化,学生在生活中体会了数的意义和服务于生活的事实使得学生获得数感的启蒙。二、学会观察,建立数感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正如

5、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发展儿童的思维,首先就是发展他看见和观察的能力,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他的思想。”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比如,在教学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颗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颗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如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捆小棒);可

6、以表示很大的物体(如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如1颗葡萄)。从而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又比如,认识“0”时,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0”、“在温度表上见过0”、“电话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学生直观体会“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温度表上、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直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上表示日期;在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

7、实中初步建立数感。三、合作交流,形成数感《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他人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出示一幅图;盘子里有14个桃子,小猴子吃了9个,还剩几个?学生很快地就说出算式

8、:14-9。但怎样算呢?很多学生就弄不明白了。于是,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后,有的说:把14分成10和4,先用10-9=1,再把1+4=5;有的说:因为9+5=14,所以14-9=5;也有的说5+9=14,所以14-9=5……这样,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会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逐步形成了数感。又如,在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