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走进课前准1.doc

带着问题走进课前准1.doc

ID:61564138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2-28

带着问题走进课前准1.doc_第1页
带着问题走进课前准1.doc_第2页
带着问题走进课前准1.doc_第3页
带着问题走进课前准1.doc_第4页
带着问题走进课前准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带着问题走进课前准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议教师课前准备中的几个问题香坊教师进修学校刘雅兰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著名学者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今中外,问题意识与能力的作用与价值为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肯定与重视。但现在对于问题意识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问题意识.要知道,欲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具有问题意识。教师的问题意识应该是伴随着他教学过程的始终的,如:带着问题进行课前的思考和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思考自己的预设与学生实际学习之间的差距并根据课堂的生成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后及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

2、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提炼,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总之,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在对课堂教学准备、实施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不断提问和思考中,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师的问题意识包涵广泛,而备好课是一堂好课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仅就教师问题意识中——课前准备中的几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谈自己的一点思考。问题一:本节课知识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要抓住数学知识的核心和本质进行课堂教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是丰富的,但核心概念并没有很多。比如“数与代数”,每学期都要学,从1——20的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百以内的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小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分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

3、减法,可以说这些内容贯穿于小学学习的始终,那这一部分内容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呢?就是“记数单位和记数单位的个数”。如十几的学习,先数出十根小棒,然后捆成一捆,刚开始的小棒是10个一,后来1捆可以表示为1个十,这里渗透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其实就是“位值”的观念。无论是十几,还是更大的数的认识,对于它们的认识都应该是“这个数”有哪些记数单位及记数单位的个数是多少?对于加、减法的学习乃至乘法的学习也是如此,如为什么加、减法的计算中相同数位要对齐,因为只有相同记数单位才可以直接相加减。为什么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因为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相加减。4×5,可以看成4个5相加,相同的记数单位

4、是“5”,有4个这样的记数单位。所有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和本质都是“记数单位及记数单位的个数”。如果教师在课前准备中有这样的一条线索,在学生低年级学习中就不断渗透,可以说在学生将来的持续学习的时候,他自然就会融会贯通,学习自然会非常轻松。又如人教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烙饼的学问》,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操作和体验获得了如何进行统筹安排,寻求最优策略的思考。如一个锅可以同时烙两张饼,当然容易得出两张饼——烙两次。但“烙三张饼”学生们的答案可能会不同,有的说“烙4次”、有的说:“烙3次。”这恰恰是这堂课的关键处,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亲身实践获得:“如何有效的利用锅的空间,实现

5、最短时间完成工作任务的有效方法”,即“三张饼”——烙三次的目标。两张饼、三张饼的问题解决了,再利用“以简驭繁”的思想解决饼更多的情况。我们想想到这是否就可以功德圆满了呢?这里除了蕴涵有效的、合理的运用时间和空间的思想和意识的培养,数学思考在哪里?我想大家想想就会非常容易解决:2张饼——4个面——烙两次(每次烙两个面)一张饼2个面,2张饼2×2=4(个)4÷2=2(次)3张饼——6个面——烙三次4张饼——8个面——烙四次用简单的乘除法知识就可以从数学本质给予总结,这样做的好处应该有二:(1)可以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比如“一个锅可以同时烙3张饼的问题”。(2)让学生学会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对问题本身

6、的解法进行适时的抽象和建模,从更深层来对问题进行思考。我们在进行课前思考时应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境界,抓住数学知识的核心和本质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才是通透的、有深度的。问题二: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建立横纵知识网络和认知的结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建构,并通过今天有效的学习为将来持续学习奠定基础的过程。基于此的理解应该有三:1.学习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教育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如同样是《整理与复习》的课堂教学,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要求就不一样。低年级应该是侧重于整理与复习意识的培养,关注于培养学生

7、反思自己所学知识,然后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学生对于知识的反馈可以是零散的、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梳理;中年级侧重于整理的方法指导,通过教师预设的整理与复习的流程,引导学生有序的整理与建构知识;高年级不仅能独立梳理知识,更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对知识进行简单例子的呈现,侧重于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积极构建知识间的联系。这些内容和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老师在不断思考与持续的关注和训练中获得的。【案例】一节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