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谎心理初探.doc

幼儿说谎心理初探.doc

ID:61550526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2-27

幼儿说谎心理初探.doc_第1页
幼儿说谎心理初探.doc_第2页
幼儿说谎心理初探.doc_第3页
幼儿说谎心理初探.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幼儿说谎心理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说谎心理初探“谎”,即谎言,欺骗之言,是人为编造出来的不真实的话语。“说谎”,即把谎言有意或无意地以言语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一种外显的行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在皮亚杰说谎概念及其道德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扩展并修正了有关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如果一种言语表述被认定为说谎,必然满足下面三个关键的成分:事实——言语是否符合真实;意图——说话者是否有意欺骗;信念——说话者是否相信自己所说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儿童说谎通常会被视为“不良行为”的一方面内容。本文总结提炼了前人在儿童说谎这一领域的部分理论及研究成果,分析了儿童说谎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六个方面的原因

2、,即,本能或先天形成说;心理防御说;行为强化说;认知发展说;社会学习说以及教育失误说。同时结合中国学校及家庭道德教育现状,提出针对纠正儿童说谎行为的若干实施意见。1、说谎成因的假说儿童说谎,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行为现象,但对其发生的原因,古往今来各家各派各执己见,难以达成统一。纵观各心理流派及教育学领域的研究,对说谎行为的发生机制的解释主要有一下几种观点:本能或先天形成说;心理防御说;行为强化说;认知发展说;社会学习说以及教育失误说。1.1本能或先天形成说持这个观点的人从追溯儿童欺骗能力的来源入手,而这种欺骗能力正是形成说谎行为的心理基础。C.Ristau(1991)和D.Denn

3、ett(1978)认为,儿童先天就具有欺骗的能力,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甚至包括还在臂弯中的婴儿也都自动地拥有一些关于他人心理的天生的前理解能力。他们还认为,即使这种能力并非是先天所拥有的,也决非是生活经验所致,而提供年幼儿童缺少这些能力的所有经验性证据都是错误的。这一观点的理论支持主要来源于动物习性学家在比较研究过程中得到的事实,即动物有时也能进行欺骗。1.2心理防御说这一假说主要来源于由弗洛伊德领旗的精神分析学派。所谓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潜意识渴望保护自我统一性不受到威胁,并且使自己从未解决的挫折和冲突之中得以解脱的手段。在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御机制中,有多项涉及欺骗或说谎。1、否认

4、,即拒绝接受或面对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比如一个吸烟者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是没有科学根据的。2、合理化,采用人为的“解释”去掩盖自己某一行为的动机。如当别人都忙于叫朋友或约会时,一个害怕与别人接触的学生则以需要安静学习来解释他的社交孤立。此外,压抑、转移等防御机制也会导致欺骗或说谎行为的产生。说谎行为的心理防御假说更多的是指向于个体自身的,即人们常说的“自欺欺人”。从这个角度讲,说谎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以求保护自尊或缓和失败的痛苦。但它毕竟不能代替问题的根本解决,过度使用,还可能导致病态的适应模式,甚至可能因此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卢梭认为,儿童的撒谎行

5、为,是随着社会习俗和义务而产生的。并且把谎言分为两种:第一种情况是否认他所做过的事情,或硬说他做过他没有做的事情。即,他们明明知道事情的真相不是那样,却偏偏说成是那样。第二种撒谎的情况是说出一些他并不打算遵守的诺言,也就是表达一种跟他本来的意图相反的意图。1.3行为强化说儿童说谎行为的形成也可以用斯金纳(B.F.Skinner)的强化理论加以解释。他的强化理论中根据操作形式的不同把促使行为增强的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者均可导致说谎行为的习得。正强化,指给予愉快刺激,使行为得到强化。比如,一个孩子偶然地对母亲撒了谎:“我今天在学校被老师表扬了。”母亲迅速以微笑、拥抱来回应他,就

6、使孩子的这种行为得到了强化。相反的,负强化,是指消除厌恶的刺激,使行为得到强化。如孩子每次把碗摔破都会遭到父母的斥骂,有一次把摔坏的碗偷偷扔掉,父母问起时说自己没有看到,为此躲避了父母的斥骂,这也使他的这种说谎的行为得到了强化。1.4认知发展说有关对说谎认知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皮亚杰(1932/1965)对说谎定义及道德评价的研究。在说谎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比较一致的研究结果是:3岁以前对说谎的认识是杂乱无章的,4岁以后能够依据事实来标记“谎言”和“真话”;幼儿对说谎道德判断和说谎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同时发展的,道德判断的能力似乎相对要早一点,但至今还没有研究直接探讨概念理解与道德评

7、价间的关系。很多研究者关注儿童说谎行为和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关系。Moore和Frye,Newton和Red-dy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心理理论与隐藏意图的说谎之间存在相关,儿童只有获得了一种完整的心理理论即理解他人的错误信念以后,才能获得有意图的说谎能力。另外一些研究者通过对说谎认知与说谎行为的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认为认知并不直接决定儿童的说谎行为,认知可能通过某种中介变量的作用而影响实际行为。认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调节着道德行为,即道德判断(即对“好或坏”行为的信念)可以防止或引发道德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