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教案设计.doc

古诗两首 教案设计.doc

ID:61508430

大小:7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2-08

古诗两首 教案设计.doc_第1页
古诗两首 教案设计.doc_第2页
古诗两首 教案设计.doc_第3页
古诗两首 教案设计.doc_第4页
古诗两首 教案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 教案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3、古诗两首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标1.充分预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字词进行理解,通过查工具书并结合想象画面的方法,边读边想,理解古诗的内容和诗句的意思。3.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达到体会诗人情感的目的。教学准备学情分析1.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恩生活”,包括现代诗歌《老师,您好!》,文包诗《但愿人长久》,古代诗歌《古诗两首》,现代诗歌《秋天》,写作——想象心中美好的节日,口语交际——学会感激。这一

2、组的课文有四篇课文组成,都与诗有关,既有现代诗歌,又有古代诗歌,既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又让学生体味到了现代诗歌的清新幽雅。文包诗放在《古诗两首》前面,体现了扶放过程。两首现代诗歌各居首尾,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现代诗歌和古诗的不同,可以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与背诵中深刻感悟。在前一课学习《但愿人长久》对于咏月诗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两首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诗句意思后能通过诗句中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去深入领悟诗的意境,想象诗所描绘的美景,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2.四年

3、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教师有效地促进和支持性教学行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快乐的学习。以本课为例子,指导学生阅读诗歌,大体掌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具准备1.教学课件2.群文阅读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重点关注“螺”字,强调读音,辨析“螺“与“骡”,当堂习字。2.学习《望洞庭》,反复朗读,抓住

4、重点字词进行理解,结合图片,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进入课文意境,体会诗人情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合作交流个人反思修改一、背景资料阅读:1.洞庭湖资料一、揭题导入环节1.教师引诵含有山水景点的诗歌,如《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等,揭题。2.引入洞庭湖与君山的资料。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

5、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2.君山资料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小巧玲珑,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空气新鲜,是避暑胜地,它峰峦盘结,沟壑回环,竹木苍翠,风景如画。3、峨眉山资料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4、刘禹锡资料刘禹锡(772年-842年),苏州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字梦得,祖先

6、来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诗豪”之称。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刘禹锡的山水诗,也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5、李白资料李白(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7、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6、写作背景资料《望洞庭》:诗人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曾六次来洞庭湖。《望洞庭》是诗人,唯一一次在秋天来洞庭湖所作。人们评价此诗:“3.引入刘禹锡资料,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加以补充。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诗意环节1.新词生词抢先学:学生汇报自己学会的生字,重点指导螺:(笔画较多,注意笔顺,)(与“骡”区别,扩词辨析)磨(比较不同读音的意思)2.当堂习字。3.通诗句,析诗意(1)汇报预习情况:理解重点词语(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

8、: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2)小组合作,试述诗意(3)第1、2句写了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湖上无风,湖面如未磨的铜镜。第3、4句写了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白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惹人喜爱!三、精读感悟环节:1.以“望”为媒,想象画面(1)说说作者“望”到的景物表示美好事物的词:湖光、秋月、镜、白银盘、青螺表示颜色的词:白青(2)学生试想象画面,并口述①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