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01805
大小:258.2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2-07
《2015年高考物理复习实验题专练卷(力学实验).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5年高考物理复习实验题专练卷(力学实验)1.(2014·哈尔滨三中月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1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Hz的交变电流,则打点计时器在打“1”时的速度v1=________m/s,平均加速度为a=________m/s2。由计算结果可估计出第5个计数点与第6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最可能是________cm。(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12.(2014·温州八校联考)某兴趣小组利用平抛运动知识测
2、量某农庄水平喷水口的流量Q(Q=Sv,S为出水口的横截面积,v为出水口的水速),方法如下:图2(1)先用游标卡尺测量喷水口的内径D。A、B、C、D图中,测量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2)图2为正确测量得到的结果,由此可得喷水口的内径D=________m。(3)打开水阀,让水从喷水口水平喷出,稳定后测得落地点距喷水口水平距离为x,竖直距离为y,则喷出的水的初速度v0=________(用x、y、g表示)。(4)根据上述测量值,可得水管内水的流量Q=________(用D、x、y、g表示)。3.(2014
3、·江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________。图3(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3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b.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________。(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
4、有两种:A.利用公式a=计算;B.根据a=利用逐差法计算。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________比较合理。4.(2014·淮安高三质检)为了“探究动能改变与合外力做功”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把带有定滑轮的木板(有滑轮的)一端垫起,把质量为M的滑块通过细绳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重锤相连,重锤后连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调整木板倾角,直到轻推滑块后,滑块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如图4甲所示。第二步: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长木板靠近滑轮处,取下细绳和重锤,将滑块与纸带相连,使纸
5、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接通电源,释放滑块,使之从静止开始向下加速运动,打出纸带,如图乙所示。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图4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O、A、B、C、D、E、F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Δt,根据纸带求滑块速度,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滑块速度vB=________。(2)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要测出某一过程合外力对滑块做的功还必须测出这一过程滑块________(写出物理名称及符号,只写一个物理量),合外力对滑块做功的表达式W合=________。(3)算出滑块运动OA、OB、OC、OD
6、、OE段合外力对滑块所做的功W以及在A、B、C、D、E各点的速度v,以v2为纵轴、W为横轴建立坐标系,描点作出v2-W图像,可知该图像是一条________,根据图像还可求得________。5.(2014·浙江效实中学检测)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图5(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________________。(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
7、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3)如图6所示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图66.(2013·大纲版全国卷)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
8、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实验步骤如下:图7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长度h;③将物块Q在A点从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①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________;②物块Q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