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定位讲座稿件.doc

教学目标的定位讲座稿件.doc

ID:61490585

大小:2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2-06

教学目标的定位讲座稿件.doc_第1页
教学目标的定位讲座稿件.doc_第2页
教学目标的定位讲座稿件.doc_第3页
教学目标的定位讲座稿件.doc_第4页
教学目标的定位讲座稿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的定位讲座稿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这是第三个维度,但却应是最为重要的维度。学生学习的内因表现于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兴趣与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状态上。马克斯.范梅南指出:“兴趣是学习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否则学习就会停滞于表面、从而毫无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最看中的应是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与参与热情,这才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作为数学学科我们要培养学生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首先是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其次是科学的精神,坚持真理、理性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认真严谨的作风;再有就是勇于创新和善于应用,能够将从生活中提炼的数学问题应用于生活中去。2.授之

2、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过程与方法”新课程要求我们既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学”两字体现的正是如此。举一个例子,有人请教著名学者郭思乐什么是教学?郭教授回答:“如果你讲3乘以5等于15,这不叫教学;如果你问3乘以5等于多少?就有一点教学的味道了;如果你敢于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是教学了。因为这时,犯困的学生不困了,走神的学生回来了,都和你争辩,3个4是12,再加3怎么是14呢?”可见教学就是实施课程的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教学。至于方法,是在教学中渗透的,通过学习过程,了解研究方法,验证数学中的规律和知识,认识数学对于社会发展与生活变化所起到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分

3、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会得到不断提升。3.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础和依托——“知识与技能”要提高教学实效,重视学习结果的获得是必然的。但也必须认识到知识与技能绝不是指老师在课堂上灌输了多少?而是指学生得到了多少?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得到了新的建构?知识储备与检索系统是否得到了升级?可见,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教学现状分析1、目标琐碎零乱。【案例1】“认识简单的分数”的教学目标(三年级上册)(1)

4、知识技能目标: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认识分子、分母、分数线;会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相应的操作结果,或用适当的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会利用图形或操作来比较分子都是1的简单的分数的大小。(2)数学思考目标:对具体情境中出现的分数能用自己的语言作出解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3)解决问题目标:会用简单的分数表达一些简单事物的信息;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想法。(4)情感态度目标:主动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能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信心。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数学教学规定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5、”四个领域的目标,这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期待的、可量化的、可操作的标准。然而,这并不是说实现这样的目标,可以“毕其功于一节课”,可以“集诸目标之大成”于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教材的编排序列和小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特点,做到有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案例中这位教师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说既全面又具体,但细细分析又觉得琐碎繁杂、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似乎有“人为割裂肢解”之嫌疑。教师果真依此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极有可能导致教学活动的浅尝辄止、无序零乱,效果只会“欲速则不达”。2、效果期望过高。【案例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教学目标(三年级上册)(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6、公式;(2)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根据教科书编排来看,这部分教学内容只要求学生自己联系篮球场和手帕的形状,思考、猜测、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重在体会和理解算法。因此,教师确定的“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以及“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有关问题”的课时教学目标显然超越了教材的要求,不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样做的结果是增大了教学容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3、活动方式不明。【案例3】“认识角”的教学目标(二年级下册)(1)使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2)让学

7、生知道角有大小,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分析:教材对该教学内容定位在“初步认识”的层次上,在编排教学内容时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观察实物、折折、拼拼、比比等操作活动是学生初步认识角。案例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的不足在于没有指明学生认识角的的途径,对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缺乏明确的表述,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也同样没有明示。这样做,容易导致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随意性。4、评价标准模糊。【案例4】“美丽的花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