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心肌病课件.ppt

肥厚性心肌病课件.ppt

ID:61485787

大小:1.14 MB

页数:71页

时间:2021-02-05

肥厚性心肌病课件.ppt_第1页
肥厚性心肌病课件.ppt_第2页
肥厚性心肌病课件.ppt_第3页
肥厚性心肌病课件.ppt_第4页
肥厚性心肌病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肥厚性心肌病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肥厚型心肌病定义: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室血流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疾病的认识过程1958年病理学家Brock首先描述。曾命名:左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瓣下特发性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最新的命名肥厚型心肌病(HCM)未将左室流出道梗阻和主动脉瓣下狭窄作为固定特征,因为75%的患者静息下无压力差,为非梗阻性。流行病学:世界范围发病率200/10万,心超检出率0.5%,是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多于20——40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病因学: 基因研究最新进展

2、HCM被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50%的患者有家族史。致病基因:大于11个基因,400个位点被发现和疾病相关,常见的突变基因有:B-肌球蛋白重链,肌球蛋白C,肌钙蛋白T等较为多见。NinegenesthatencodesarcomericproteinsChromosomeβ-Cardiacmyosinheavychainα-TropomyosingeneCardiactroponinTgeneCardiactroponinIgeneCardiacmyosin-bindingproteinCgeneCardiacmyosinregulatorylightcha

3、ingeneCardiacmyosinessentiallightchaingeneα-CardiacactingeneTitingene14151191112312B-肌球蛋白重链约35%的HCM由该基因突变引起,已报告的错义突变>50个表型与基因型联系研究状况:Arg403Gln平均寿命33岁,Arg723Gly平均生存时间51岁,而Val606Met寿命近乎正常;对一个家系长达7年的研究发现Arg663His突变成年人47%发生房颤,但寿命接近正常;肌钙蛋白TNT94年首次报道,有错义、缺失和剪切部位突变等多种形式。见于约15%HCM患者。特点:青少年发病

4、、轻度肥厚、猝死高危。表型与基因型关系研究:Ser179Phe、Phe110Ile纯合子表型重,杂合子则预后相对良好。Arg92Trp早期即可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Arg92Glu转基因小鼠模型不同表达水平表型不全相同。a-肌动蛋白94年开始有报道,见于约3—5%HCM患者。特点:Asp175Asn为突变热点,肥厚反应变异大,可能有其它调节基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但预后相对良好,V70T、A63V预后不良。Cardiacmyosinregulatorylightchaingenemutation Cardiacmyosinessentiallightchaingen

5、emutation1996年报道,相对少见,表型为左室中部梗阻后者Ala57Gly突变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肥厚,18岁后外显率78%。Titingenemutation迄今仅见一篇报道(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99Aug27;262(2):411-7):Arg740Leu突变。目前基因研究的一些新的进展和观点:心肌肥大机制的假设1.突变蛋白作为毒性肽学说2.突变基因作为无效等位基因,导致外显不足学说3.其他:干挠肌纤维组装过程等近期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基因突变都可能导致HCM,但疾病的发生还和遗传,环境,年龄等因素相关。有报道,同一基因同一

6、位点的突变发生于不同个体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目前尚有一部分人认为,HCM除明确的基因突变外,可能还与免疫遗传有关。同一突变加上特定的HLA型,可能产生自身抗体。慢性肝炎,糖尿病,甲亢等疾病都显示和特定的等位基因D型相关。HCM患者也可能存在非特定的D基因。这种理论尚是一种假设,相关的HLA基因的联系还未被找到。一组对HCM家族基因携带者的临床研究显示,13岁以下的儿童致病基因携带者大多没有心肌肥厚,而随青春期生长加速,最终可能发展为典型的肥厚。提示HCM还可能与年龄,激素水平相关。其它特殊类型的病变——腺苷单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r-2调节亚单位基因的突变可导致Wo

7、lft-Parkinson–Whitesyndrome,属心肌内糖原累积,表现类似于HCM,但不属于HCM的范围。病变心肌对儿茶酚胺类激素相当敏感,可能是磷酸酯酶C在心肌中活性增高。这是致病机制上的一种假设。动物实验表明抑制PLC可以逆转大鼠心肌细胞的肥厚。基因研究的方向发现新的致病基因近一步研究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肥厚机制的研究病理及病理生理:镜检:心肌纤维增大,交错排列,心肌间质增多。病理生理:室间隔增厚,心肌细胞内高钙——心室高动力收缩——心室负压——二尖瓣前叶前移——左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最终造成左室流出道压力差。临床表现,体征,辅检:临床主要表现

8、为心悸,胸痛,运动呼吸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