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427372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29
《阅读理解的社会现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阅读理解的社会现状 1、阅读理解的现状 阅读理解这个项目在考试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从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来看,无论小学还是初中,最终敲定孩子定终身的只有高考,而且高考语文试卷按语言学学习规律来看,高中是语言学学习的复习阶段,所以高考试卷里面的试题形式是最丰满的,也是最具语文教学代表性的那么一张试卷。 现阶段高考语文试卷从题型分析,前面三四道小题之后,接着就是接连六七个阅读理解,分别是以不同形式、不同体裁出现的。包括:说明文的、古文的、散文的、哲理性等等。最后就是作文了。也就是阅读理解和作文几乎占了整张试卷的80%—90%的比重。其中作文分值比较明显
2、,可以占到50分、60分或者是65分。而阅读理解没有人进行过专门的统计,因为阅读理解的分值都已经分开计算了。分成不同的部分:这道题多少分、那道题多少分。事实上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阅读理解。但阅读理解在语文试卷中占的分值却一点都也低于作文。即阅读理解和写作占据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阅读理解在考试中的比重占有这么高,在平时真正被学生广泛关注了吗?实际上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很多人关注作文,作文有非常明显的一、二、三等分,作文的评分是很简单的。大家甚至关注今年的满分作文是谁。对阅读理解却不是这样,没人把这六七个阅读理解题目综合到一块,给孩子对于阅读理解一个综
3、合的评定。 现在中国语文考试的评价对于阅读理解是很少重视的,如果我们上网上去搜,对英语的评价要多,对语文的、汉语的评价很少,对于阅读理解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没人把阅读理解综合到一起和孩子说他处于一个水平,也没有人明确的说出某个孩子阅读理解丢了多少分,是文言文丢的分多还是阅读理解基础知识丢的分;是思想测试丢的分多、还是文章结构丢的分多;没有人综合的把孩子的情况进行评定。 2、浅层次需求 实际考试中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得分很低,有的学生甚至在这方面大片大片的丢分。我们已经分析很清楚,语文考试拼的是什么,拼的就是阅读与作文。换言之,目前学生语文方面的得分
4、,除了作文分为一等文、二等文之外,其余的丢分全部丢在阅读上,而这一部分恰恰是被忽略的。反言之,学生在阅读理解上丢分丢得多,反过来就意味着加分空间很大。假如我们做做努力,这就形成了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我们把它叫做应试需求,也可以定义为表层需求或者是浅层需求。 这种浅层次需求是人人都能看得见的,尽管没人出面总结但可见,所以各种应对方案也是很多的:题海战术,题做多了就会了;解析课标,扣紧课标训练分就高了;同步训练,学校练什么我们就练什么、课本有什么我们就练什么;专题训练,议论文练什么、说明文练什么。 这些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目前应试的现状。但事实上这种
5、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语文高考中,学生失分现象仍然严重。也就是说,上一批学生用这道题丢分多,下一批学生用这些方法这道题还是丢分,即用上面所述的方法收效甚微。不出成绩,说明这条路是走不远的。这些都单纯是为了应试,为了现有浅层次的需求,即现有的方案是走不远的。 3、深层次需求 常言道:功夫在室外。现有的问题促使我们思考,阅读理解的高分背后是什么。我们怎么教、孩子怎么学,才能跨过去,这就是一种深层次需求。而国家在进行人才选拔的时候,需要的正是这种深层次需求。换言之,谁能够理解阅读背后的能力推手,谁就可以跨过这道逾越。这背后肯定有能力支持的,像刘翔跑得很快
6、,不是说他现场发挥的很快,他的能力支持就是他的体能肯定和我们普通人的体能不同。阅读理解也是同样,如果我们具有了这种能力,是不是所有的阅读理解题拿过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国家不会考别人根本就做不出来的题,这也就是一种深层次需求。我们找到了能力推手、这种思考方式,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正本清源的教语文的方式。现在孩子欠缺的是这种思考方式,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也是这种思考方式。人的思考方式不同,带来的为人处世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不同,孩子对文文章、文本理解的不同。这才是深层次的问题,是本质、是现象。我们抓住了本质,现象将迎刃而解。这是我们思考阅读理解这个科目。 二
7、、阅读理解的现状 目前我国阅读理解教学的现状中包括两部分:人的力量和教法的力量。 1、人的力量 我们从这两点看一下。先来看看人,就是教师。 我国的现状来看:教师无论是师范出身还是专业出身,都没有接受过这个学科的专业的训练与教育,所以老师对这一学科本身的理解是一头雾水。老师本身都没有相关的经验,老师本身都害怕教阅读、害怕教作文。公立学校老师入职之后,此项的相关专业培训几乎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是个别学校小范围的、实验性的进行,对个别老师有小圈子的培养和尝试,可大规模的是没有的。偶尔在大规模的研讨会上出现,,但研讨会一般也只是一家之言,一般不会形成结
8、论,仅就一两个现象、一两个课题进行研讨,比如说现代文、比如说议论文、文言文的阅读。一些心得性的交流,但大多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