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研教育学备考.doc

2011考研教育学备考.doc

ID:61418694

大小:2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1-28

2011考研教育学备考.doc_第1页
2011考研教育学备考.doc_第2页
2011考研教育学备考.doc_第3页
2011考研教育学备考.doc_第4页
2011考研教育学备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考研教育学备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1考研教育学备考(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个体身心发展身,指人的自然的、有机体的构成;心,指人的全部心理构成。发展,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2、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为了使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少应该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解决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完成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2、。3、个体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有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质。4、个体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特征。5、环境因素是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与对象(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反之分6、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达到某种水平的可能性最大的时期。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个体自身的素质(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社会环境和个体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

3、活动,它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活动体系的三个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三、如何理解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对个体的发展起引导作用。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四、教育应怎样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促进其发展?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合理设计教育活动,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了解这些最基本的规律,遵循并适应这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的顺序性(身体

4、、行为、记忆、思维、情感)和阶段性(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发展性教育的理论依据是“最近发展区”)指导: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顺序的要求,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还应看到,我们在确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时都必须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使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相应的特点。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中是不均衡的;不同

5、方面的发展表现出不均衡性。从而使某些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指导: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也是不均衡性的表现,这种不均衡性不是表现在同一个个体内部的各部分和过程的各阶段,而是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除了要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外,还必须研究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了解个体不同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式,了解每个个体的兴趣、爱好、特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分发挥个体的特殊才能、潜力和积极因素,弥补各人的短处和不足,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具有各种个别差异的学生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使个体的身心得到最充分的发展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规

6、律,做到从实际出发,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在身心发展阶段、发展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与速度大体是相同的个体身心发展的可变性是指不同的教育活动和环境中,同一年龄阶段个体身心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活动、教育措施的改变,身心发展呈现出可变性指导:我们的教育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快他们的身心发展速度,提高其水平。4、教育要我我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促进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

7、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充;互补性也存在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指导:使教育者乃至每一个人树立起这样的信心:不管个体自身条件处在怎样的状态下,只要生命还存在,发展的可能也就存在,生命与发展的可能永远共存。(五)、教育与人、社会发展关系的历史统一*一、分析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问题,并指出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教育的的取向,是指教育活动的决策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1、教育活动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个体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