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ID:6141596

大小:587.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7-11-18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_第1页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_第2页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_第3页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_第4页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理论基础本章学习内容一、社会目标模式是最早的小组模式。是透过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和社会良知。在小组中强调参与、共识与任务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强调自我了解和专业训练。较多地运用在社会政治小组和组织小组中。理论基础包括: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系统功能理论;社会变迁理论。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参与可以学习民主的技能,可以激发个人的潜能,可以提升人的意识;对话可以增进不同人群的理解,可以促使不同群体平等关系的建立;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民主化教育的过程赋权(empowerment):三个层面个人----发展一个更加积极的更

2、有影响力的自我意识。社区---获得知识,提供能力,以便对个人周围的社会政治环境有一个更加具有批判性的理解。社会---获得更多的能力和资源,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2、系统功能理论系统理论的假设是所有的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有附属于母系统的次系统所组成,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连结的,并发挥各自独特的功能,以保持系统内部的平衡,使整个系统稳定地向前发展。系统理论强调四个原则:目的性:小组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系统,各项工作必须根据总目标展开。整体性: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每个成员发挥各自的功能,才能使小组的整体功能最大化。层次性:小组必须建立

3、总目标和过程目标动态性:小组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化、情景化的过程,小组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处境中,工作者的角色和方法技术也不同。系统功能概念的启示:3、社会变迁理论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量变和质变。人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过程”:社会互动的过程制度化的过程(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制度的改革)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着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变迁。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就是通过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社会制度的完善和改革。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1.目标: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同时

4、也发展和提高他们实现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能力,提高他们应对社会环境方面的个人能力;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他们有醒觉和能力去带领推动社会变迁。2.小组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主要是透过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实现,去培养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的变迁。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有共同期待的社会目标,即社会变迁(社会改造);小组成员为了社会整体利益有一套共同信仰的价值观(社会公正、社会关爱和爱等);小组作为一个行动整体共同付诸社会行动;④小组成员在社会行动中逐步自我完善和发展。3.小组成员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民主参与的机会和潜能,组员可以是全

5、社会所有公民,要注意:要把工作的重点向社会弱势与边缘群体倾斜;为了顺利地达成小组目标,小组成员要认真筛选;小组是开放的小组。④小组成员有相同的信念和目标,可以求同存异。4.小组工作者的角色在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工作中,社工扮演的是一个有影响力而又可变的角色。(1)在小组开始和结束阶段,社工可能是一个倡导者或引导者的角色。(2)在小组的中间阶段,社工可能是使能者、资源提供者或者榜样的角色。①采取措施,推动组员的表达、分享、分担和支持等活动,促成组员将达成社会目标的社会行动付诸实施;②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组员树立学习的榜样;③为组员提供信息和资源等方面支持。

6、5.实践原则①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由于此模式强调成员的自我觉醒和工作者的专业纪律和伦理守则,所以社会工作者必须警惕,不应该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组员,应该让组员充分自决。②对于小组本身,由于此模式的原则是强调民主参与,成员共识和小组任务的达成。③为了正面联系机构和社区,必须向每个成员阐明机构的政策和信念,使组员对机构的宗旨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必须使组员识别机构的目标;积极克服机构和社区的限制,充分利用机构和社区的资源。6.优势和限制最大优势就是符合社会工作原初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理想,它将个人的问题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或社会结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社会目

7、标模式是非常注重公民参与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工作发展社会组织,通过社区组织进行社区教育,以此提升民众的意识,达到社区赋权的目的。这个模式的限制是过分依赖意识形态,使它的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性;过分注重组织的力量,忽视了个人的独特需要,缺乏对个人动力的认识,解决群体需要优于解决个人问题。社会目标模式案例介绍二、互惠模式施瓦茨-助人过程中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论基础:1)系统理论(人与环境的关系)2)场域理论3)互动和沟通理论关注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关注彼此的沟通和互动1.系统理论(人与环境的关系)佩恩:人所面临的环境系统:非正式和自然的系统正式系统社

8、会系统系统的适应性要求小组必须根据环境的需要而变化--所有这些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