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细解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细解

ID:6112857

大小:6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3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细解_第1页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细解_第2页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细解_第3页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细解_第4页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细解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1.第①段加点词“消灭”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答案:(2分)开发细解:考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者使用“消灭”一词,显然有夸大之嫌。从第①段后半部分及第②段内容来看,指的是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第②段有“人类开发荒原”等词语有更准确的表达),并非真正“消灭”(使之消亡)。当然,如果没有节制,那就成了“消灭”。2.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为所以B.即使然而C.尽管但是D.既然

2、那么答案:(2分)C细解:前面说“已开发殆尽”,后面却又讲“还有不少无人区”,最后又强调“已经屈指可数”,这样,在“已开发殆尽”与“已经屈指可数”间就一定使用了表示“让步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即“尽管,但是”。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后一小句用“但是”、“然而”、“却”等呼应。而“因为,所以”属于因果关系,“即使,然而”是假设关系,“既然,那么”表示推论关系(也有的语法书将之归于因果关系)。3.第③段概述人类进入荒原的过程是为了说明。(2分)答案:(2分)人类进入荒原的先后顺序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细解:

3、考查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段内语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例如”、“正因为如此”等连接性词语。“例如”,说明下面的文字是举例证明前面的看法的——“在人类进入荒原的过程中,总是先选择自然条件相对适宜的地方”;“正因为如此”的“此”也是指代这句话的,紧接着又推论出人类最后涉足和还无法涉足的地区。因为命题者问的是“人类进入荒原的过程”,强调了“过程”,所以答案是:人类进入荒原的先后顺序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如果照抄原句“人类进入荒原的过程中,总是先选择自然条件相对适宜的地方”不是很妥当。4.对第④、⑤段文

4、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人类基本定居后,多数人不愿在荒原生活。B.进入或穿越荒原者,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C.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荒原的价值得到凸现。D.随着人类生存能力逐步提高,荒原终将消失。答案:(3分)D细解:A句在第④段第一句有类似的表述:“在人类基本定居,或有了一定的活动范围后,会尽可能避免进入荒原”。这里是“尽可能避免”,后文还有“总有少数人……不得不穿越”,说明确实“在人类基本定居后,多数人不愿在荒原生活”。B句的根据在第④段第二、三句,有“不得不、被”,“都有人主动”等词句。C句的

5、根据在第⑤段开头:“当地球上多数地方人满为患时,当人类不断面临现代化、城市化的挑战时,荒原愈发展示出无可替代的魅力”。D项属于不合理推断。原文只是说“人类进入荒原和在荒原的生存能力已经大为加强,并且在不断提高”,是否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取决于人类的态度,从第⑥、⑦段的表述来看,“已经有了共识:现存的荒原是不可替代的,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那样爱护它们”,所以不必那么悲观:随着人类生存能力逐步提高,荒原不一定终将消失。5.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3分)A.走进荒原,寻找新的生存空间B.荒原——永恒的魅力C.荒原—

6、—科学家的乐园D.人到哪里,哪里就没有荒原答案:(3分)B细解:标题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否则就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了。本文梳理了人类利用荒原的过程与现状,展示了人类与荒原的关系,阐述了人类应有的正确的态度,所以7“荒原——科学家的乐园”、“人到哪里,哪里就没有荒原”明显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走进荒原,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强调“寻找”应该说切中了一部分内容,但是,本文除了讲述“寻找”之外,还谈到了“珍惜”,所以也不是很恰当。只有“魅力”一词,既照应“寻找”,又照应“珍惜”,而且在文中也有呼应——“荒原愈

7、发展示出无可替代的魅力”。6.结合文中信息,对第⑥段画线句的两种意见,选一种加以简评(不超过80字)(4分)答案:(4分)可以有限度地利用。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必须利用包括荒原在内的一切资源,但应该有限度,否则将导致人类对荒原资源的无尽掠夺,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要绝对保持原状。因为迄今人类尚未进入的荒原已屈指可数,而荒原的魅力又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开发,势将一发不可收,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以上正反简评均可。理由1分,文中信息2分,语言1分。)细解:这是一种新的题型,是《考试说明》中“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

8、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这一考点命题形式的探索。应该说较为妥当:从答案要求来看,既强调了“理由”,又强调了“文中信息”;既有对文本的尊重,又考察了考生固有见识;既避免了脱离文本的随意拓展,又避免了死守文本、过于封闭的弊端。考生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简评”类题目的答题规范,即要有“评价”;虽然是“简评”,但也要有是非对错、高下优劣的评定,且要给出理由。因是两个观点选评一个,而这两个观点又是对立的,赞同一个也就相当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