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限时训练一(古代中国)

二轮复习限时训练一(古代中国)

ID:6109855

大小:50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3

二轮复习限时训练一(古代中国)_第1页
二轮复习限时训练一(古代中国)_第2页
二轮复习限时训练一(古代中国)_第3页
二轮复习限时训练一(古代中国)_第4页
二轮复习限时训练一(古代中国)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限时训练一(古代中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限时训练(一)(古代中国——先秦时期)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直到近代,浙江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去,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传统的影响B封建政府的提倡C小农经济的稳定D儒家思想的流传13、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皇帝制14、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户农民的农地中,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从其得名原因看,该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A兵器B炊具C农

2、具D礼器15、《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国的乌氏倮、巴寡妇清以及蜀之卓氏等,都有僮(奴隶)千人,富“拟于人君”。战国时期一些拥有雄厚资财的“巨商”得以出现的有利条件包括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官府控制商业局面的打破③百姓对商品需求提高④政府实行鼓励商业发展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16、胡适曾说:“吾意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这里的“应时”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A经济繁荣B社会变革C国家统一D思想自由17、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

3、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之后之制”。这实质上说明了()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18、“夫鼎为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据此,较为合理的推论是()A不足以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B刻铭于鼎可能是古代祖先崇拜的普遍形式C宗法制度是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D金文的起源可能和祖先崇拜有关19、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①牛耕和铁农具使用②土地私有制确立③县制出现④重农抑商政策提出⑤商业中心出现()A①④

4、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②③④20、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21、“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522、“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统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

5、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23、图1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大盂鼎、大盂鼎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在武王嗣文作邦,辟厥匿,匍有四方。图1①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为礼器②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③钟鼎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④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w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

6、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6分)材料二春秋列国形势图5(2)孔子曾离开父母之邦,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指出孔子曾到过哪些“列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9分)材料三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他们来到卫国境内,看到平原上到处是人烟稠密的村落和城邑。卫国曾经一度被狄人攻灭,重新建国后经百余年的艰苦创业,又繁荣起来。孔子不禁称赞道:“人烟真稠密呀!”为他驾车的弟子问道:“既然人烟稠密,那还应该再做些什么

7、呢?”孔子回答说:“让人们富起来!”弟子又追问:“如果已经富裕了,还应做些什么呢?”孔子答道:“对他们进行礼仪教化!”——摘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3)依据材料三概括孔子的治国方略,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的治国方略没有被当时列国采纳的主要原因。(8分)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5材料二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