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非物质文化变迁及原因分析_以凤翔彩绘泥塑文化为例

地方非物质文化变迁及原因分析_以凤翔彩绘泥塑文化为例

ID:6105342

大小:65.56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02

地方非物质文化变迁及原因分析_以凤翔彩绘泥塑文化为例_第1页
地方非物质文化变迁及原因分析_以凤翔彩绘泥塑文化为例_第2页
资源描述:

《地方非物质文化变迁及原因分析_以凤翔彩绘泥塑文化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研究ConsumeGuide·CultureResearch地方非物质文化的变迁及原因分析——以凤翔彩绘泥塑文化为例■乔桂强浙江教育学院[摘要]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地方非物质文化代表凤翔彩绘泥塑文化的产生根源、变迁过程及泥塑文化变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非物质文化的变迁是具有规律性和方向性的,应该充分把握好其变迁的规律和方向,保护好地方非物质文化的存续根基,加强文化生态的维护,最终保证地方非物质文化的活态传承顺利演进。[关键词]地方非物质文化泥塑文化变迁作者简介:乔桂强(1978-),男,山东

2、人,管理学硕士,浙江教育学院旅游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旅游企业管理。一、彩绘泥塑文化的产生根源城东城关镇的六营村。这一特殊的文化积淀帝王及大贵族也用人殉,入关后废除。[12]由(一)有关非物质文化为凤翔泥塑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此可见,自原始社会后期,私有制出现一直非物质文化不是物质形态文化的否定3.坚实的造型技术基础到清朝,统治阶级意志就没有放弃过人殉的式,而是指无需以物质形式为表现和传承的根据对六营村的老艺人的采访,凤翔彩观念。那么,面对现实状况,陶制陪葬品的文化,具体地说,非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以

3、口绘泥塑工艺是由江西景德镇籍的明朝士兵传出现从某种程度上使得奴隶社会后期和封建头讲述和亲身行为等动态方式表现和传承入的。元末,朝廷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各社会的阶级矛盾得以缓解。的,具有民族民间传统的各种文化形态或形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一部分江西景德镇的(二)民俗、宗教意义式(胡敏中,2008)。匠人也因不堪苛捐杂税的重压,加入了朱元民俗往往与宗教、仪式紧密相连,泥塑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争论还在进行璋的义军。他们跟随义军东征西站,辗转来艺术也不例外。最初作为殉葬物品进入社会中,但根据笔者的调研和总结,则认为

4、物质到了凤翔府,并驻防于此。朱元璋取得天下角色,就体现了我国先民的原始生死观,即文化可以解释为物质本身即是文化,比如陵以后,“飞鸟尽,良弓藏”,为了生计,那人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而他的坟墓就是墓墓、古董、古建筑等;而非物质文化则包括些来自景德镇的士兵,农忙时节种地务农,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因此奉行“事死如两方面内容:一是活态、无形文化,比如民农闲时节便重操旧业,耍起了手艺。由于没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原始礼制;其实间音乐、民间美术、戏剧等;二是必须依托有窑,没有办法烧瓷器,就用当地万泉沟的与后来传入中国

5、的佛教倡导的“轮回”观异物质方能实现现实存在的文化形态,比如石粘土制胚,在胚上绘彩,晒干后到各地庙会曲同工。在北魏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以后,雕艺术、建筑艺术等。上摆摊叫卖。自此,凤翔以及周围的庙会上此观念进一步加强。随葬品代替活人殉葬,泥塑文化应该属于非物质文化的第二种才有了“耍货”的叫卖声,六营村才有了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使得平民在这一观念情况:泥塑艺术必须依赖于泥塑作品才能得“彩绘泥塑”。据流传下来的品种推知,当上得到了认同,泥塑作为随葬品大行其事。以充分的艺术表达,才能体现出现实存在的时泥货作品主要是镇

6、宅祛邪的“镇物”和供在我国还有很多的民间礼制,泥塑也适意义。儿童玩耍的“耍货”。[10]应当地的民间礼制而发展的文化形态之一。(二)泥塑文化的产生根源以上是泥塑文化产生并得以存续和发展为了给子孙祈福,保子孙平安,在子孙周岁泥塑泥塑艺术的孕育之地凤翔县位于陕的主要根源,正是悠久的历史、特殊的文化时外婆都会给自己的外孙买一只坐虎以守其西省关中平原西部,东毗岐山,南临宝鸡,积淀和造型基础使得这项传承千年的民间艺命。西联千阳,北接麟游。古为“丝绸之路”重术在这方圣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我因此,泥塑文化在民俗和宗

7、教两方面都要驿站,今为关中西部公路交通枢纽和物品们的非物质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成为民俗和宗教的重要交易集散地。[9]正因为此,凤翔泥塑艺术于2006年被国家列元素之一。1.悠久的历史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社会意义凤翔历史悠久,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作为一种民俗事象,一种民间工艺,因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就有部落分布于此。二、泥塑文化的初始意义为它的存在使得人们对美好生活更加憧憬。夏、商、秦时期,凤翔被称为“雍”;周朝(一)政治意义从随葬品转为艺术品以后,它便担当了“精谓之“周国

8、”;汉至唐初为“扶风”;唐至原始社会、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陶制陪神治疗师”的角色,它把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德元年(756年),改扶风郡为凤翔郡,二年葬品的出现,是有其历史背景的。从现有的向往、对子孙绵延的期待、对幸福平安的渴八月驻跸时,取“凤鸣岐山,飞翔而去”的考古材料看,中国的人殉人祭,大约出现在望、对灾难邪恶的畏惧一一呈现出来。当人瑞祥之意,升为凤翔府,改雍县为凤翔县。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人殉人祭们对现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