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doc

2006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doc

ID:61004272

大小:1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1-19

2006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doc_第1页
2006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doc_第2页
2006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2006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6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D2.A3.B4.D5。C6.D7.C8.C9.A10。B11.D12.B13.C14.D15。A16.C17.D18.C19.B20。B21.C22.C23.A24.B25。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ABCDE27.AD28.ABD29。ABC30。AB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在—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

2、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32.该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创始人是墨翟。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到了战国时期,该学派在逻辑和科技方面有不少的发明创造。33.毕异,宋仁宗时期(11世纪中叶)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既节省工料,又提高了效率,加速了我国印刷业发展。34.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在各国成文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制作了《法经》六篇。《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35.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问题不仅是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古代哲学家主张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

3、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1)岭南籼稻自然生长,四季不缺;(2)岭南原始居民没有改良籼稻品种之必要;(3)与上述两点相反的长江中下游在提高产量的要求下,籼稻才得以改良,从而形成了中国稻作农业。37.(1)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于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从而引发了各国的变法大思考,构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部分。(2)民力大发展。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经济。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极其宝贵的部分。38.早在唐代初年,我国已出现了雕版印刷技术;宋仁

4、宗时期(公元11世纪中叶),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公元8世纪时雕版印刷术传人日本;14—15世纪,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术并行欧洲。39.(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2)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3)与诗、书、印密切配合。40.(1)特别重视言辞的内容,提出言辞应该诚信;(2)特别注重语言的传达效果;(3)特别重视说话的场合、对象、时机和分寸;(4)一向存在着追求质朴与华美这一矛盾。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1)正面影响:第一,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第二,科举制强化了读书

5、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负面影响: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42.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儒家学者对“义”进行评价时,往往把“利”作为它的对立面,在义利之辨中反映出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利”就是物质利益,“义”是行为原则,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必须以义为前提。孔、孟、荀、董等都主此,体现了儒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德观念。当然,儒家在强调义的重要性时,过分地抑制人们对物质利益

6、的追求,这种倾向曾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