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语文教学通讯》有感.doc

读《语文教学通讯》有感.doc

ID:61003683

大小:1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1-19

读《语文教学通讯》有感.doc_第1页
读《语文教学通讯》有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读《语文教学通讯》有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语文教学通讯》有感这些天我拜读了《语文教学通讯》这本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觉为这本书的精彩内容所吸引、所折服。“愿语文教学为孩子成长扎下根,为学生腾飞插上翼”的蔡朝霞老师,“观照童心,呵护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的郭磊老师,“为了可爱的孩子,我愿永远做三尺讲台的舞者”的朱家军老师,“用真情教书,用真心育人”的尤嘉老师……这些语文先锋的教学探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书中,一片片精彩的论文,就像一块块可口的蛋糕,成了我这个饿汉的盘中美食。在这份美食中,周一贯老师的《过度讲析:语文教学应治之“本”——《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的小语教学》这篇论文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2、。周老师站在课改的高度详细介绍了当前小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应对措施。众所周知,课堂式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学亦是如此。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高耗低效”的历史痼疾。为什么教师的过度讲析会导致语文课堂的弊端丛生而成为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矛盾?怎样才能根除之一痼疾呢。在周老师的文章中,我找到了答案。教师过度讲析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影响,祸莫大矣!对此,我们很有必要作深入的反省和讨论,那么,小学语文课堂由以教师讲析为主,转向于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为主有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许多优秀教师在这方面正在或已经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笔者以为这种由“教”到

3、“学”的转向主要可从四个着力点上下“化”的功夫。第一是化“教”为“学”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单一的“教”是无法代替学生自己学的。所以,教师对如何“教”的预设,都不妨设法转化成学生的“学”的引导。教学的实践表明,“化教为学”不仅可行,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是化“讲”为“练”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之说,读书不求“甚解”就是只求“适解”,而不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另一方面,正如语言学家平克所认为:儿童不仅有语言的本能,还有着文法的本能,语言表彰的本能

4、,这些就意味着语文基本上不是依靠教,而是可以依靠学生自己反复演练的。这就无须有老师太多的讲解,可以更多地采用化讲为练的策略,使教学有更好的效果。第三是化“析”为“读”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目标,又是手段;既是能力,又是过程。这就难怪有“读占鳌头”之说。“学语习文”最根本的还是要用课文的典范语言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质,并积淀为语感,“读”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会胜过教师可有可无的讲析。所以“化析为读”也应当是教师克服过度讲析,强化学生学习实践的一项智慧选择。如《鞋匠的儿子》记述的是林肯总统在就职演说时与看不起他鞋匠出身的参议员之间的一场辩说,其中的主

5、要部分就是林肯的演说辞。根据课文的特点,一位教师以读好演说辞来代替教师的讲析,让学生讨论:“读演说辞应注意什么?”(口语化,富有情感,可以以适当的姿势助说话)“课文中哪几段是演讲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去反复练读作准备。准备好了,就让学生带着课本上讲台演说(读),演说后组织现场评议,评议后再请学生演说。然后再让学生将课文补充完整为一篇有头有尾的演说辞进行演说。整节课就以学生的读演说辞为活动主体,化教师讲析为学生演读,使大家的兴趣大增,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第四是化“解”为“议”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并没有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实际出发,探究学习内在

6、规律系统,充分展示儿童真实的学习生活。要解决这一基本问题,就要消解教师主观预设解读的注入式体系,让学生充分自读自议,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这就必须化教的单向解析为学生的自由议论,把教师的指导隐身于学生的议论之间,体现出“四两拨千斤”的功力。实践足以说明,这应该是可能的。记得洪宗礼曾竭力主张语文教师要少讲。他说,老师“懒”一些好,“所谓‘懒’,就是少讲一点,少灌输一点,少告诉一点,并非提倡马而虎之的放羊式教学。教师‘懒’一点,学生便会‘勤’一点,有失方有得,这是语文教学的辩证法。我对这一看法举双手赞成,因为洪老师很早就发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弊端

7、,即教师对文本的过度阐释。教师少做一些不是偷懒,而是把更多的学习乐趣给学生自己去享受。语文教学必须从教师过度讲析的误区里走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语文的乐趣还给学生!我想这本书给我以后的作文教学更进一步的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会从细处指导学生写作文改作文,注重作后讲评,作后修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