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课标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06 预测卷(原卷word版).doc

2020-2021学年新课标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06 预测卷(原卷word版).doc

ID:60975126

大小:430.2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1-13

2020-2021学年新课标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06 预测卷(原卷word版).doc_第1页
2020-2021学年新课标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06 预测卷(原卷word版).doc_第2页
2020-2021学年新课标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06 预测卷(原卷word版).doc_第3页
2020-2021学年新课标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06 预测卷(原卷word版).doc_第4页
2020-2021学年新课标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06 预测卷(原卷word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新课标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06 预测卷(原卷word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期末复习专题(新课标地区专用)期末预测卷六(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未来人类文明将走向“命运关同体”的判断,既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文明交往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又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对人类普遍交往形成的价值共识进行了中国表达。其中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可以具体从三个方面予以阐释:从本质上看,它是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叙事的全球观。不同国家利益、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甚至对立亘古有之,与之相伴的则是各种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

2、。这种现念以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为“取景框”,以此评判文化优劣,并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其他人群、组织、民族、共同体或文化形态,漫长的历史中,它从深层影响了各民族国家处理国际关系、地区关系的立论点。间接或直接导致了近代之后世界纷争和冲突不断,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晚近以来,几乎成为偏见和曲解代名词的种族中心主义不断被反省,和平共处、有序竞争成为了国际秩序的主流,维护人类共同价值、以人类理性选择世界的未来,已经成为文明发展的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着对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超越、对“高下”“优劣”文化评判框架的超越、对种族中心主义叙事的超越,正是应时顺势而生的全球观从特征上看,它是依

3、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表达。面对人类的全球性困境,长久以来,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及“他者是敌手”的冷战思维,只能导致对抗、挑动战争,并不能给人类带来美好未来。只是,形成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既能平衡民族利益又能深刻观照人类命运的理论,需要深厚的文化渊源和长久的历史经验做支撑。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与宗教多元并存。在漫长的数千年文明史中,虽履险而能如夷、经百折而犹向前,始终保持着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维持这种多元一体、差异相融文明格局的凝聚力,来自于中国哲学中“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人类现、“和而不同”的中

4、道智慧,而其内含的“道法自然”“天下为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等理念,则为今天全球意义上的生态保护、社会治理、民族交往、道德建设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方法论。从实践上看,它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基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决定了在实践和操作层面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靠共识和自律来达成的。其本质和特征决定了它的约束力来自于人们对解决问题最优途径的认可,决定了它要依靠自律、反省、互相监督等软性方法来维系,而不是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全球交往的历史证明,一旦用强制性手段推广“普遍性”的价值,就等于向一些强势文化提供了执行者和法官的角色,从而隐性地取消了各个文化传统之间对等的地

5、位,使得霸权主义再度有可乘之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总结起来即是,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量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些都要靠各民族国家的协商、交流和自律来完成。(选自邹广文《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具有文明交往理论的内在逻辑,又对和平和发展做出了时代新诠释。B.种族中心主义观念直接或向接影响了各民族国家处理国际和地区关系,导致世界纷争不断。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有文化渊源

6、和历史经验做支撑,是能够深刻观照人类命运的理论。D.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就是共识和自律,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本论部分分别从本质、特征和实践三个方面,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较为细致地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承载的文化意蕴。B.第二段以种族中心主义在历史上的负面影响和两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文明发展的诉求,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超越种族中心主义叙事,具有全球观。C.第三段将社会达尔文上义和冷战思维与中国的哲学观点进行对比,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表达。D.末段以历史上霸权主

7、义用强制手段推广“普遍性”价值的具体事例,从反面证明共识和自律对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全球关系,更符合国际秩序的主流要求,满足文明发展的诉求。B.中国哲学中的许多观点必将能够为今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启迪。C.人们认可了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就会形成共识,自觉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约束力。D.“普遍性”的价值需要普遍性的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让强势文化做单一的评判者。(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