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与谐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方法路径

建设与谐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方法路径

ID:6082261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2

建设与谐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方法路径_第1页
建设与谐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方法路径_第2页
建设与谐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方法路径_第3页
建设与谐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方法路径_第4页
建设与谐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方法路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设与谐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方法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设与谐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方法路径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而如何实现两者的全面对接存在着一个方法路径的问题,因为全面对接不是同时同步的对接,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中华的传统文化既博大精深,又复杂多样,只有理清传统文化的本质结构,理清继承传统文化与建设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然后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对继承传统文化的路径做出科学抉择,才能有步骤、有重点地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从而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一、建设和谐文化与继承传统文化的根本前提和谐文化,从表征上看,就已有和谐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文化,但从本质上看,

2、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需要的现代文化。因此,作为现代文化的和谐文化不可能脱离传统文化而“无中生有”,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在既定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这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文化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决定了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基础和前提。传统文化是每个特定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并流传下来的思想文化体系。传统文化的稳定性表现为它根植于民族的土壤中,从总体上反映和代表着一个民族或社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

3、体现在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上,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代社会成员的心理深处,往往凝聚为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和社会心理。但是,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又是相对的。因为社会实践总是一刻也不停地向前发展着,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要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向前延续与发展,这种延续与发展当中就发生着过去与现在的交融,这种交融就是文化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具体而言,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文化结构,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现实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但同时也会吸收、保留以往形成的某些意识形态的思想因素和材料,即古为今用,在形式上会继承以往文化的既有形式,同时又根据新的内容和条件对其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并增

4、添一些新的具体形式,即推陈出新。这正如黑格尔所说:“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乃是由于我们有历史。我们是历史传统的产物,我们不能恢复过去,也不能取消过去,现实中就有过去。”他还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就如同影子一样,始终尾随于现实的脚后,这是任何人为的努力都甩不掉的。可以说,每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带有本国历史传统的痕迹和特征。5其实,和谐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就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是,和谐文化离不开民族的表现形式,一定要富有中国的作风和气派,一定要囊括传统文

5、化的精华。因为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抽象的文化,任何文化都是民族的文化,特定文化一定是特定民族的精神、风貌、信仰和习俗等的体现。关于文化建设,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深刻地指出:“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和谐文化是新时期的新文化,它的建设同样离不开民族的形式。无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还是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得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否则便难以生根、开花、结果。换言之,如果没有传统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基础和形式,和谐文化建设就会没有历史根据和源头活水。而民族文化就是干百年来形

6、成的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全人类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它既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5是一个完整的思想文化体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撇开中华五千年深厚文化传统来谈所谓文化建设的做法,都是不会成功的。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品。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珍贵的遗产。”当代进行的和谐文化建设更应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继承,充分发掘其精华,为和谐文化提供源头活水。因为和谐文化从概念到体系,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浓郁的中国特

7、色,充溢着浓厚的中华精神,正越来越显示出是传统和现代、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的文化典范。二、继承传统文化应以弘扬和合哲学为重点选择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紧密联系而又相互矛盾的利益阶层、群体和个体提供以和谐为导向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显然,这离不开人类社会尤其是本民族历史上的关于和谐的哲学思想资源,中国的和合哲学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思想资源。在世界哲学史上,中国哲学中的“和谐”思想的深邃性与丰富性,是任何别的民族、国家都难以比拟的。和合(和谐)理念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