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788059
大小:3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2-18
《《草原风情》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草原风情》教案学 科历史与社会授课教师王丽 课题草原风情 教材分析《草原风情》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上册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四课草原人家中的第三课时。这节内容是区域生活的一个典型代表,而且是中国区域范围内的。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现代化的大牧场和海拔最高的牧区,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更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课案例分别侧重于草原的生产和文化两个方面,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描述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感受草原生活,
2、了解草原生活的特点,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大草原生活与草原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探究蒙古大草原自然环境和牧民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能举一反三地剖析其它类似案例。在情感上通过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草原文化,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学生分析由于大多数七年学生对内蒙古草原有认知,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教学上可以侧重内蒙古草原风情形成的原因组织教学,对内蒙古草原的独特风情进行探究,抓住内蒙古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草原牧民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这一难点,突出人地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对发展的重
3、要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内蒙古大草原人民的生活、生产及民俗风情。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与当地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之间的关系。从草原的生活角度入手,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地图和相关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自然环境对草原风情影响。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运用材料的能力以及读图、用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多姿多彩的草原风情,感受到和谐生美;从草原的变迁,感捂人地关系和谐的重要性。从中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体会牧民因地制宜的生产生活,认识人
4、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牧民们的生产生活特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认识内蒙古大草原的民俗风情。教学难点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设计播放歌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导入新课。欣赏并说出这首歌所赞美的地方是哪里。通过优美的旋律,迷人的画面,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机。过程1.展示全国政区图。在图上找到内蒙古的地理位
5、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展示版块一: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畅谈我所知道的草原生产和生活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畅谈我所知道的草原风情。认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设计3.展示版块二:解读内蒙古大草原:探寻草原风情形成的原因展示蒙古族人们的衣食住行乐,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和中国年降水量等图片。学生通过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图,分析牧民们衣食住行乐等生产生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识别地图和相关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4.展示版块三:保护内蒙古大草原:感悟人与自
6、然应该和谐相处。通过草原变迁的图片,分析草原沙化的原因及感悟与认识。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5.展示板块四:热爱内蒙古大草原:展现人地和谐之美。让学生说出与内蒙古大草原有关的诗歌和歌曲。让学生感受人地和谐之美,自觉树立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意识。6.展示板块五:比较与探究比较和内蒙古大草原的不同之处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澳大利亚草原与内蒙古草原的不同。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区域的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学会尊重,理解和欣赏异乡文化。本课小结教师总结本课重要内容。心灵寄语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因和谐而美丽。愿我们用一颗
7、感恩的心来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赐福,用一颗赞美的心来品味大千世界的民俗风情,用一颗虔诚的心来珍爱人与自然的和谐!板书设计 草原风情内蒙古草原(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畜牧业草原风情衣食住行教学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