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究述评

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究述评

ID:6077745

大小:3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02

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究述评_第1页
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究述评_第2页
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究述评_第3页
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究述评_第4页
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究述评  [摘要]关于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主要围绕学生的社会化及社会适应、孤独感、情绪状态、人际交往、行为偏离五个方面,并从学校与家庭两个方面提出解决寄宿生心理问题的办法。这些研究都没有考虑学生的归属和安全需要,并从社会工作角度切入问题。从学校社会工作角度看待这一问题,才能提出更为有效的对策。[关键词]寄宿生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G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3)04—0139—0311随着中国

2、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布局的规划调整,寄宿制学校的数量快速增加,以寄宿方式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寄宿生的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教育和心理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综观已有研究,承认寄宿生活对学生成长有一定积极作用的报道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提高学生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成绩等与应试教育有关的外在目标方面;大部分研究则关注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考察这些差异的表现和造成差异的原因。对处于8-14岁年龄段的中小学生来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安全意识尚未基本形成。这一时

3、期学生对家庭、父母的生理和心理依赖很强,离开家庭的寄宿生活,对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深入研究寄宿生活对学生成长尤其是心理发展的影响,对于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促进义务教育模式的改善和提高,显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核心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为从学校社会工作方面解决这问题提供研究铺垫。一、关于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寄宿生活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主要还是消极影响。近些年来这些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学生的社会化及社会适应通过

4、对低龄寄宿对农村小学生社会化影响的研究,刘先丽(2007)发现,低龄寄宿对农村小学生的社会化有积极影响,但也存在着不容人们忽视的问题,寄宿生活使学生离开了家庭,他们在性格培养、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受父母的指导很少,他们的社会化更容易产生偏差。王芳、杨培(2008)借助青少年社会适应性问卷对寄宿制与非寄宿制高中社会适应性调查显示,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非寄宿制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寄宿制学生,寄宿学生在社交性、内抑性和人际信任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寄宿学生。2.寄

5、宿与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11王春平(2011)通过农村小学寄宿生和走读生的焦虑对比研究表明,农村小学寄宿生焦虑状况不容乐观,焦虑水平和焦虑障碍筛出率都显著高于走读生,焦虑水平在性别方面未呈现显著差异,但年级间差异显著,私立学校寄宿生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公立学校。走读生焦虑整体水平较好,但也呈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肖利敏、陶芳标等(2008)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安徽省农村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383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寄宿生抑郁症状检出率(52.7%)高于走读生

6、(46.2%),寄宿生焦虑症状检出率(27.7%)也高于走读(2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寄宿是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1〕。3.寄宿与学生的孤独感关于这一议题,昝旻(2011)通过对寄宿与非寄宿制小学生自尊和孤独感差异研究发现,寄宿制与非寄宿制的小学生的孤独感差异显著(T=2.419,P=0.016  王玲、李崇勇(2008)对寄宿制小学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对男生的影响不显著,对女生的行为有显著影响,父亲的过分干涉、严厉惩罚与寄宿女生的抑郁、多动

7、、社交退缩、违纪、攻击性行为等均成正相关〔7〕。11储小庆(2009)通过对农村寄宿小学生学校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发现,重庆市31个县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关心学习情况的家长占97%,关心孩子生活情况的为77%,关心孩子身体状况的有65%,只有23%的家长关心孩子的内心烦恼,2%的家长关心孩子的业余爱好,没有家长关心孩子的课余活动〔10〕。2.学校因素学校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表明,寄宿制学校重视学习成绩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安全管理的管理理念,忽视学生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

8、发展,使得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缺乏丰富的课余生活。叶敬忠、潘璐(2007)在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情感世界研究中发现,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还处于看管为主的低水平,“不出事为原则”的低要求,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缺少关注和引导,加之封闭式的严格管理,容易造成学生性格内向和封闭〔3〕。吴霓、廉恒鼎(2010)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活动综述中指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比较贫乏。主要表现为:课余生活以学业为主,存在超负荷学习的现象;学校组织的课余生活形式单调,以体育活动为主;学生自主开展课余活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