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774431
大小:14.1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17
《初中历史教学困惑与反思.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反思,我成功,我快乐——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困惑与反思安徽长丰县造甲中学王文青教了几年的初中,今年我又承担九年级历史的教学任务。由于习惯了以前一套教学模式,学生的反映很是迟钝,再后来换了套路,还是老样,何解?难道是学生的素质差?还是我的方法、手段有问题?学生怎么一问三不知呢?面对新情况,我感到困惑与压力。困惑一:如何对历史学科定位问题,在许多学校,初中历史课比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通常被称为“副课”、“小科”。由于中考时,历史科占的分值较低,所以大多数学生和一些家长都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甚至个别学校领导也重视不
2、够,从而导致七、八年级历史教学的某些不到位,致使许多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差,有的学生甚至连起码的时间、朝代概念都没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平等的考试机制也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原因之一。中考的开卷考试是教育改革的表现,无形中在社会、学生中造成一种学科不平等的感觉,直接影响重视度和学习态度,当然也影响到了学习效果和质量。困惑二: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怎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怎么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到底贯彻了没有?贯彻了多少?从近三年多次的听课中,我发现,如今真
3、实的历史课堂上,确实有很多东西似乎已经“变了味”,背离了新课程理念之初衷,偏离了航向,且有渐行渐远之势,有些历史课仍旧是“满堂灌”或“满堂问”。另外,所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往往也是“变味的学生主体”和“变味的主导”。一方面传统历史教学上的教师“满堂灌”“我的课堂我做主”并没有遭人摈弃,另一方面时下“我的课堂不做主”却正在抬头。前者是学生主体地位丧失,后者是教师首席地位和主导地位的“缺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理解和认识也“不置可否”或一味肯定,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为主体
4、”。对此,我们怎么办?困惑三: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教学的快乐幸福体现在哪里?我们怎样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平时,我会经常听到一些抱怨的声音,包括我自己,抱怨学生不学习历史、不做学案练习,不读书,抱怨历史教学工作越来越难以开展,抱怨学校评价管理老师的一些机制和办法等,我们的抱怨告诉我们:我们教学、工作的幸福快乐在逐渐远离着我们。身为肩负“育人育才”重任的教师——我们又该怎样为我们的教学改善我们的心态和环境,在与时俱进的学习之余,时刻保持青春般的热情,在教学中时刻体味工作着的幸福和快乐呢?新的课标、
5、新的教材、有新的思考,直面困惑,我力求改变。一、快乐教学源于快乐自己作为一个老师,应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思想品位。尽管现实有许多压力让很多老师都感到身体累,心累,但教师必须对生活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即使在工作作期间,也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地处理教学。教师要善于观察与思考问题,保持活跃的思维能力,务必克服思维的惰性。 二、以情感人,提高学习积极性历史课,本是梏燥无味的一门功课。如果教学方
6、法不当,那么,整个课堂就会象一潭死水一样,无法出现波浪,一堂课也只会是老师的无味讲解,学生也只会听之甚之,不加记忆,不加思考,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根据这种现象,自己在备课过程中,除深刻钻研教材外,并认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引进相关的历史典故,穿插在教学内容中,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叙述。这样,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我能及时地把握课堂教学气氛,发现有不认真听课或搞小动作的学生,我能及时提醒,引起他们的注意。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
7、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教师首先设疑: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那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教师要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示范学生发现问题的方
8、法。适时适当地提出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过程,在学生对基本问题认知基础上及时通过“为什么”,“还有什么”,“哪位同学还有什么补充”之类的探询,促使学生更好的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思考历史。如在分析学习《抗日战争》一章时,设问“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两次侵华,结果一胜一败,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