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76285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大学生激情犯罪案件频发原因和防范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激情犯罪案件频发原因和防范对策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激情杀人案件时有发生,它所形成的轰动效应与造成的严重后果,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激情杀人案件的特点和犯罪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以达到有效预防此类犯罪的目的。【关键词】大学生激情杀人原因分析防范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95-02最近时有发生的大学生激情杀人案件,让原本纯洁和谐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有效防范此类犯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一大学生激情犯罪的特点“激情杀人”是激情犯罪的一种极端方式,它是指行
2、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人格遭到侮辱或人身受到攻击后,导致丧失理智,自控力减弱,处于难以抑制的冲动状态,而实施的爆发性、冲动性杀人行为。其特点为:1.犯罪的突发性行为人的情绪由于长期受到压抑,当受到外界强烈刺激时,会临时起意,骤然产生杀人动机并实施杀人行为,所以大学生激情杀人很少有预谋或准备,具有一定的突发性。72.后果的严重性大学生激情杀人往往是由于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导致其情绪强烈波动,丧失理智和控制能力;或因不良情绪长期郁积,一旦被引发,则会处于激情状态,爆发力强、破坏性大,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3.遇事的情绪化大学生情感脆弱、易冲动,做事容易情绪化,当受到强烈刺
3、激或遇到挫折时,感觉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且不能自控,容易冲动,导致不计后果地实施杀人行为。4.具有一定的诱因或犯罪情境大学生激情杀人多源于被害人自身的过错行为(包括不当言语和行为挑拨等),对其人格构成严重侮辱,并危及其人身权利。或是处于一种被激怒的情境中,遭受到意外挫折或强烈打击,导致情绪失常,继而发生激情杀人的行为。二大学生激情犯罪的原因1.主观原因第一,情绪容易失控。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差、自控能力弱、做事欠考虑;在特定情景的刺激下,不良情绪抑郁,达到一定程度时极易崩溃,从而导致杀人犯罪行为。7第二,人格具有缺陷。调查发现,在大学生激情犯罪案件中,有大部分罪
4、犯都存在人格缺陷,或人格障碍。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差,将自己的挫折和不幸归咎于别人的过失,性格孤僻、多疑,情绪暴躁,行为怪异,易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第三,认知存在偏见。大学生由于社会知识和阅历贫乏,在对事物的认知上带有偏见,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形成偏激和逆反的性格,对社会的不公平愤恨不已,片面放大社会的消极面,经常用仇恨和敌意的行为来对待他人。第四,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限。不能理性对待自己的挫折和不幸,缺乏冷静的思考,难以客观地分析原因,找寻不到解决问题的合适方式,加之承受能力较弱,茫然不知所措,以致采取杀人的暴力犯罪行为。第五,缺乏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
5、女,缺乏容忍、合作意识和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人际关系紧张。面对棘手问题,极易采取过激方式去解决,导致杀人惨剧的发生。2.客观原因第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社会公正、公平缺失和腐败现象的存在,不少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一度产生迷茫,致使价值观失衡;加之受到的各种歧视,使其心理压抑到了极点,不惜采取极端手段做出失控行为。7第二,家庭环境的影响。(1)教育方式不当。多数父母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标准,把上大学作为改变孩子前途、命运的唯一途径,重智轻德,不愿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导致高分低能。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茫然沮丧、不知所措,甚至采取极端方式解决问
6、题。另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采用物质奖励或指责体罚的手段,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不良熏陶,很容易转嫁到对待他人的态度上,成为富有敌意和攻击性的个体。(2)缺乏责任心。有些家长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加之少数家长的不良嗜好和作风,让孩子缺乏信任感、责任感,也会影响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3)缺陷家庭的负面影响。家庭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孩子情感的培养。对于父母关系紧张或离异的家庭,由于缺乏家庭温暖和正常教育,容易让孩子形成悲观、孤僻、偏激、仇视的人格特征,进而引发暴力攻击性行为。7第三,学校教育存在的失误。(1)培养目标不明确。多数高校将文化知识传授和
7、专业技能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忽略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行为训练场等设施建设滞后。加之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不能正常开展,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外,法制教育和生命教育多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佳,大学生在处理矛盾冲突或解决问题时,法制意识淡薄,忽视生命价值,易采取不负责任的暴力行为。(2)管理不到位。各种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辅导员或寝室管理人员很少到寝室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同学之间产生的矛盾漠然视之,导致学生的意见不断,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对夜不归宿、私自留宿、在外租房等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