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方法探究

ID:6068081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方法探究_第1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方法探究_第2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方法探究_第3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方法探究_第4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方法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方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隐性分层教学模式的角度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结合隐性分层教学实践及积累的相关经验阐述了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和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隐性分层一、探究背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充分的发展。”因此“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教学策略体现了教学的重点所在。而分层教学正是为实施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课题

2、,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9我校是一所具有近40多年光荣历史的老牌初级中学,2002年以来被指定为接收外来务工子女的城区中学,基本上各个年级的班级学生都是混合编制。而现状是务工子女学生与城区派位学生因受教育条件不同,客观上造成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有差异,学习习惯有差异,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差异。但是,分层教学在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学生自尊心受影响、学生间形成等级差异、学习兴趣形成的阻力增大、班级内形成了标签效应等。因此,反思分层教学的意义及优化分层教学的形式值得我们思考。本文针对我校现状和本人所带学科教学的开展经验以及对其它学科的分层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从理论探讨和

3、实践经验两个方面对分层教学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同时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实施开展了隐性分层教学的探究实践。教师遵循差异教学理论的分层备课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静态综合分层(综合多种基本性因素)、动态达标分层编组(为了完成目标实时调整小组成员)、小组协作的策略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递进循环安排机房座位,构建了“隐性分层编组、分层备课、分层施教、分层练习、分层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合作

4、交流意识。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施教并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要更新教学观念,采取适当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法,而隐性分层教学就是为此而提出来的。二、探究目标9隐性分层理论价值在于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分层教学理论,而且实现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的理论与分层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分层教学理论在具体教学模式理论上的细化和深化,也进一步完善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提性理论。其目标价值重点在于既克服了分层教学之副作用,又能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自我选择、自我评价,同时切实有效促进完成信息技术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三、学科特点昔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5、中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是一种动手实践能力,是中小学生新的终生有用的创造发展的基础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信息技术的特点,它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动手实践的能力;它是一种基础能力,是创造发展的基础能力,是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由此可概括出信息技术课的六大特点:综合性、基础性、工具性

6、、实践性、开放性、层次性。9四、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自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建了班级授课形式以来,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的重要途径。而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质量。因此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探究的一个永恒主题。1.隐性分层(1)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隐性兴趣分层。兴趣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没有求知兴趣,即使再有良好的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也不会调动起来。(2)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隐性分层。学生的现有的计算机水平和操作实践能力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多数情况是客观形成的。这种客观事实一时又很难改

7、变。所以要根据他们的差异将他们分为三层:A类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B类学生基础知识不多,仅具备一些基本性的操作方法;C类学生因条件所限,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部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经验极少,因此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及时提醒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要有意识地让他们能完成简单的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兴趣。9(3)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层次进行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隐性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