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1.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第一次对银河系行星数量普查做出估计,银河系内的行星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达到500亿颗,其中大约有5亿颗坐落于所谓的“金发姑娘区”,也就是适居区。据此回答以下两题。(1)对“金发姑娘区”描述不正确的是()A.这一地区的温度既不太高,也不太低,适宜生命存在B.这一地区只有液态水的存在C.这一地区宇宙环境比较安全D.这一地区星球的表面可能存在大气层(2)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适于生命呼
2、吸的大气——适中的日地距离B.稳定的光照——地球适中的质量和体积C.液态水——地球的大气成分D.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2.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颗恒星。据此回答下列三题。(1)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的是()①生物的生长②大气的运动③火山的爆发④煤、石油的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耀斑是出现在色球层中的能量爆发现象B.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22年C.黑子与耀斑是没有联系的D.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光球层(2)下列现象可能与太阳
3、活动有关的是()A.全球变暖B.昼夜长短变化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D.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3.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重点学校试卷可修改欢迎下载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B.鸟类C.两栖类D.鱼类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宙D.新生代4.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上的“PloskyTolbachik”火山爆发,火山灰云有10公里高,并散布到了太平洋的上空。回答以下两
4、题。(1)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2)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5.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下图示意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
5、。读图,完成下列三题。(1)图中箭头对应的力中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的是()A.aB.bC.cD.d-8-重点学校试卷可修改欢迎下载(2)如果图示现象为近地面A、B两地热力环流引起,当两地冷热差异增大后,形成风的原动力会()A.增大B.先减小后增大C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3)关于图中A处和B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B处风力大于A处B.B处水平气压梯度小于A处C.A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D.A、B两处地转偏向力都平行于等压线6.南宋天文学家、思想家何承天在《论浑天象体》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
6、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如图中代号最能解释“百川发源……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降水B.②-蒸发C.③-水汽输送D.④-地表径流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比喻及其解释,连线正确的是( )A."纽带"--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B."调节器"--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C."雕塑家"--调节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D."传送带"--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7.读下面四幅图,完成下面小题。1.四幅图所示海域流经的洋流属于暖流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
7、④2.图中②处有世界著名大渔场,其形成原因是()-8-重点学校试卷可修改欢迎下载A.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B.大陆沿岸有大量的河水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C.地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把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D.有洋流经过,带来丰富的饵料8.某年8月11日,受“超级月亮”影响,钱塘江潮水在浙江省杭州市下沙江堤掀起巨浪,景观十分壮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盛行风B.海底地震C.海底火山喷发D.天体引潮力(2)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8、 )①稻田灌溉②候潮进港③潮汐发电④滩涂养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读图填空题9.读下图(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气压数值如下表所示),回答问题。气压(hPa)a612b601c1000d1015(1)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地;出现上升气流的是__________地。(2)甲、乙两地受热不均,c点形成__________(高、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