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54402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1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和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和启示 摘要:该文首先回顾了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和建设现状,概括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几个优势,并结合作者参与建设的实践,总结了进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和启示。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8-4153-02高校教务管理涵盖了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考试管理、教材管理等各项面向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的管理业务,是高校教学管理中最复杂、核心的业务和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
2、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教务管理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得到重视和发展。建立科学可靠、功能完备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保证教务管理工作稳定而有效的运行,为高效优质的教育管理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和工具,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1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820世纪90年代以前,教务管理完全靠手工进行,方法落后、手段陈旧、效率低下、容易出错。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高校纷纷开展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用现代化手段来辅助教学管理工作。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由单机到网络,由“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到“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发展历程。
3、使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人群也由单纯的相关行政管理人员扩展到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教学活动的老师和学生。目前,各高校建设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无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由高校自行开发的产品,如清华大学的“综合教务系统”;一种是由公司承担开发的商用产品。目前用户量比较大,市场份额占有率高的有杭州正方公司开发的“正方现代教务管理系统”和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青果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由高校自主开发的系统适合高校自身的需求,拥有版权,便于升级和适应性维护。由公司承担开发的商用产品,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但是存在着和学校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融合问题。随着系统开发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大多数学校都倾向于购买公司现成的
4、建设方案和相关的软硬件产品。2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2.1促进教务管理的规范化,提高管理的效率8教务管理信息化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规范了教务管理的流程,提高了管理的效率。管理的效率和工作的效率紧密相关,但是又比工作效率高出一个层次。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把个人手头的工作电子化,也不仅仅是借助于信息系统简单地完成原来的工作,而是所有处在管理链条中的节点通过分工协作、借助于系统定义的规范化流程,高效、准确地完成工作。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涵盖学校教务管理的所有相关工作,按照学校工作的阶段性,由职能科室打开关闭不同的功能模块,控制约束工作的进度,记录下所有的工作的过程。2.2促进了多校区高校教学资
5、源的合理配置为了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许多高校进行了合并重组;还有的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发展出新的校区。目前,很多大学都拥有两个以上的校区,如果再利用以前的手工、纸面、单机的工作方式,绝对无法适应多校区教学管理的要求。高校的优质教师、课程、实验室等多种教学资源需要在多个校区共享,使所有的在校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多校区高校通过统一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和统一的教学调度,有效解决了多校区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冲突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教学的需要,提高了教学效益。2.3保证了校院两级的分工合作8随着教学管理模式逐步转向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模式,大部分
6、管理业务,如排课、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毕业资审等工作都以学院为主,学校起监督、把关、宏观管理等作用。统一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通过权限的设置实现分权、分级、分角色的管理。系统所有的功能可以通过授权,分配给不同级别、不同的学院来使用,给予二级学院灵活的操作权限,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与热情。学校层面可以对所有的操作给予宏观的控制和指导,保证校院两级的分工合作。3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各高校目前大都运行着一些大大小小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直接面向学生和教师,是高校中使用人次最多的系统,也是亟待发展、改进、完善和规范的系统。我校(北京联合大学)从2009
7、年起开始建设统一的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经过这几年的应用,笔者从中获得一些经验与启示:3.1领导重视是前提,教师行管人员配合是保障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基于学校最核心的教学管理业务,面向所有的学生和教师,牵扯到院校两级方方面面的部门,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因此,对于系统的建设必须至上而下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学校和学院都要抽调专人负责系统的论证、建设、维护。鼓励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积极参与到系统的分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