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功能视角下模糊语探究

语用功能视角下模糊语探究

ID:6051245

大小:3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01

语用功能视角下模糊语探究_第1页
语用功能视角下模糊语探究_第2页
语用功能视角下模糊语探究_第3页
语用功能视角下模糊语探究_第4页
语用功能视角下模糊语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用功能视角下模糊语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用功能视角下模糊语探究  摘要:模糊现象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中广泛存在。众所周知,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模糊语比清晰精确的语言更得体更有效。本文简要回顾了模糊语的渊源,对模糊语进行了界定,论述了模糊语产生的根源,并将其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相结合探讨其语用功能。最后提出相应的语用策略,以期促进交际者充分利用模糊语积极一面,减少其消极影响,从而使言语交际顺利有效地进行。关键词:模糊语语用积极交际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3)04-111-114一、模糊语的渊源1923年

2、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發表论文《论模糊性》,提出“所有的语言都是模糊的”1933年,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提到“自然语言中存在着模糊现象”E2J。1957年英国语言学家琼斯指出大家在说话和写作时常常使用不精确的、难以下定义的术语和原则。(朱国祥,2012:14)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在《信息和控制》杂志上發表了论文“模糊集”(Fuzzy12Sets),率先提出了著名的模糊理论,使模糊(fuzziness)成为一个科学术语。札德的模糊理论认为“模糊类别是其界限不会径渭分明地确定好了的类别;自然语言中,句

3、子里的大部分词是模糊集合的名称。”这引起语言学界对模糊语言的普遍关注。最早将模糊理论引入我国的伍铁平教授于1979年在《外国语》上發表论文“模糊语音初探”,运用模糊理论对语言模糊性进行研究,标志着模糊语言学在中国的诞生,并带动了我国模糊语言学的系统研究。伍铁平认为“人类语言中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都是没有精确边缘,即所谓的‘模糊概念’。”1988年何自然在分析话语结构和模糊限制语时指出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说话人得以恪守礼貌原则,在清楚表达会话含意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将意见强加于人,避免过于武断。”可见,国内外各家都是从语言概念

4、界限的不确定性出發来认识语言的模糊性。二、模糊语的界定12美国语义哲学的奠基人皮尔斯1902年给模糊性下过这样的定义: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实际上仍不能确定地把这些状态排除于某一个命题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这时候,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上面说的实际上不能确定,本文作者指的并不是由于解释者的无知而不能确定,而是因为说话者的语言就是模糊的。这一方面客观上说明部分词语存在模糊性,这种模糊性并不是会话者的主观意识产生的;另一方面说明,部分词语外延涵盖不明确,从而引起语言模糊。在我们的现实生

5、活中,人们往往为隐瞒某种客观事实,如隐瞒疾病的严重性,或者一些善意的谎言(whitelie),或不便说出真实情况等,不得不使用模糊语言。模糊语言的研究始于对语言模糊性的探讨,是所指区域与范围缺乏明显界限的语言。它是思维高度概括的一种表现,是人们隐晦表达思想、礼貌回避尴尬问题的巧妙形式。在承载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模糊语扩展了语言表达的信息潜势,丰富了人类对语言本质的认知。模糊语言存在的客观性就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客观性在语言中投射的结果。模糊限制语是指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G.Jakoff,1972)语用模糊语影

6、响到我们在交际会话中话语的语用结构和功能,因此,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把握好语用限制语的一些用法,如:“sortof,kindof,somewaht,really,actually,almost,entirely,moreorless”等,它们在跨文化交际或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1.Hecameoutoftheroomwithhistrousersalmostfallingout.2.Bythetime,hegottotherailwaystation,thetrainhadalmoststarted.3.

7、HenearlyfailedintheEnglishexaminationlastterm,thereforeheshouldstudyveryhard12indeed.从以上的模糊限制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人们用于交际的合作语言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何自然,冉永平,2002:272-274)模糊语言在人类认知、交往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研究如何弱化和避免其消极作用,巧用其积极作用对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三、模糊语产生的根源伍铁平先生曾指出,“在讨论模糊性时,必须区别本体的模糊性和认识上的

8、模糊性这样两种不同的现象。”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体验、评价标准是模糊语言产生的重要方面,也是模糊语言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表达方法,以期实现最佳的表达效果。(一)本体即客观事物具有模糊性。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通过主观意识对世界的认知加工,形成认知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