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48661
大小:3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1
《肺静脉隔离在房颤患者中维持窦性节律系统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肺静脉隔离在房颤患者中维持窦性节律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使用肺静脉隔离(PVI)的导管消融治疗方法对房颤患者维持窦性节律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NTIS、CNKI、VIP、万方数据库和CBM中所有对比PVI和抗心律失常药物(ADD)治疗维持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2月。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主要和次要终点的结果显示:在1年的随访期时,PVI的有效性
2、显著[77%(466/631)比38%(227/590),OR=5.93,95%CI4.52~7.80,P18岁的房颤患者,且文献所选患者应符合2001年版ACC/AHA/ESC联合发表的房颤指南所制定的诊断标准[8]。1.1.3干预措施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采用PVI策略的导管消融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ADD治疗策略。1.1.4结局指标主要的终点指标是治疗1年后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次要终点指标包括:因心血管疾病原因导致的再住院率,PVI组严重并发症(心脏压塞、肺静脉狭窄、血栓栓塞事件、心房食道瘘等)发生率等。1.2文献排除标准10①重复发表;
3、②未提供充分原始数据且索取无果;③样本量80%[11]。有4个研究[14-17]以肺静脉电学隔离作为消融终点,肺静脉电学隔离被定义为肺静脉电位消失或肺静脉与左房分离。Cosedis等[18]的研究则以消融所有环绕区域内的振幅超过0.2mV的碎裂电位为消融终点。有8个研究[10-13,15-18]使用电解剖标测,1个[14]使用超声成像技术指导消融。6个研究[10-13,16-17]应用了二尖瓣峡部辅助消融径线,7个研究[10-13,15-17]应用了三尖瓣峡部辅助消融径线,Cosedis等[18]的研究未报道辅助消融径线应用结果。总的消融
4、持续时间在(81.0±31.0)~(357.4±47.6)min[10-13、15-17],平均X线透视时间在(25±10)~(50±24)min[10,13,15,17]。如表2所示,随访时监测房颤复发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 2.2GRADE系统推荐分级本研究有2个可进行Meta分析的结局,分别为1年时患者的窦律维持率(主要终点)和因心血管疾病原因导致的再住院率(次要终点)。每个结局的GRADE系统推荐分级见表3。2.3PVI疗效评价2.3.1主要终点PVI在窦律维持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由于存在显著的异质性(I2=84%,P1050例/
5、年),相对应的,药物治疗仍然是当前多数房颤患者的主要治疗策略。但是,目前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本文中PVI组患者1年时的窦律维持率可达74%。在排除了1个仅注册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研究[11]和1个随访时间为2年的研究[18]后,PVI组窦律维持率优势更加显著。9个研究中有7个研究的结果表明PVI治疗的有效性要优于ADD,但也有2个研究有不同的结果,Oral等[11]的研究未能显示导管消融治疗在慢性房颤患者中比ADD治疗更有优势,最近的Cosedis等[18]的研究发现在更长的随访时间里(2年),导管消融治疗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亦未能显示出明显的优
6、势。总的来看,短期内导管消融似乎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该结局质量GRADE系统推荐分级为中级,提示进一步的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故仍需要通过对现有研究的远期预后的随访观察和未来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证实。有研究[20]报道房颤患者的医疗保险费用估计为4840美元/(人·年),并且还会随着房颤病情的持续和加重而升高,而住院率是决定房颤患者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1]。PVI尽管不是唯一有效的维持窦性心律的方法,但可以将房颤患者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再住院率降低约4/5。该结局质量GRADE系统推
7、荐分级虽然为高级,提示进一步研究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但本文中所纳入的3个研究的样本量偏小,故仍建议在未来进行的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试验中还应包括成本效益分析。103.3PVI的安全性最近全球性的调查数据[22]报告PVI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5%,其中,心脏压塞的发生率是1.31%,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0.94%(卒中发生率为0.2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是0.71%),心房食道瘘的发生率为0.04%。本文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心脏压塞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均为0.8%,所有的研究中,均未并发心房食道
8、瘘。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许反映了参与研究的中心经验丰富和该技术本身及其安全性的不断进步。不到3%的并发症发生率甚至低于高风险的PCI治疗,后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23],但是仍不容忽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